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常識

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常識

1.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工作

右(√)第壹章總則第壹條為了保護計算機信息系統處理的國家秘密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采集、處理、存儲、加工、傳輸、輸出和使用國家秘密信息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以下簡稱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第三條自治區國家保密局主管全區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工作。

各行政公署、市、縣(區)安全部門負責本地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工作。各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保密機構,負責本系統、本部門、本單位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保密工作。

第四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實行申報審批制度。自治區所屬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使用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當由本單位保密機構報自治區國家保密局審批。

各行署、市、縣(區)所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使用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由本單位保密部門報當地同級保密部門審批,並報自治區國家保密局備案。第五條未經申報批準的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不得投入使用。

未經申報和批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不得涉及國家秘密。第二章硬件安全管理第六條新建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時,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防範措施必須同步規劃和實施。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當完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防範措施,並按照本規定辦理申報審批手續。第七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硬件、設備和場所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壹)機房選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境外機構和人員的住所保持相應的安全距離,並根據所處理信息的涉密程度和有關規定設置必要的控制區域。

未經安全機構批準,任何人不得入內。(二)應盡量選擇國產機型;當必須使用國外計算機時,應在安裝調試前,經當地同級安全部門檢查安全性能。

(3)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防止電磁信息泄露。(四)計算機信息系統使用的各種安全技術設備和措施必須經國家保密局批準。

(五)其他物理安全要求應當符合國家相關保密標準。第八條需要更新、出租、出售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硬件設備的,必須對硬件設備進行保密技術處理,必須確認系統中無國家秘密信息,經主管部門保密機構批準後方可進行。

第三章軟件安全管理第九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處理的信息和事項未經法定程序確定密級的,其密級和保密期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第十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涉及的國家秘密信息和事項的密級和保密期限壹經確定,應當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壹)標註相應的密級標識,密級標識不能與正文分離。

(二)計算機介質應標明存儲信息的最高安全等級。(三)應按相應的涉密文件進行管理。

第十壹條絕密級國家秘密信息未經自治區國家保密局批準,不得進入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第十二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涉及國家秘密信息的各類程序,應當在建庫、檢索、修改、打印等環節設置程序安全措施,並按照所處理秘密信息的最高安全等級進行安全措施管理。

第十三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不得處理與本系統業務無關的業務;因特殊情況需要承辦其他業務的,由主管部門保密工作部門報當地同級保密工作部門批準。第十四條存儲國家秘密信息的計算機介質應當遵守下列事項: (壹)不得減少計算機介質的使用;(二)不再使用申請報廢時,應向同級保密部門申報登記,經批準後按保密部門的要求銷毀;(三)需要維護時,應保證存儲的國家秘密信息不被泄露。

第十五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計算機軟件,不得公開學術交流,不得公開發表。第十六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在工作過程中,各種廢紙應及時用粉碎機銷毀。

第十七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打印出的標有密級標識的文件,應當按照相應密級的文件進行管理。第四章網絡安全管理第十八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聯網應當采取系統訪問控制、數據保護、系統安全監控管理等技術措施。

第十九條訪問涉密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應當按照權限進行控制,不得擅自操作。未采取技術安全保密措施的數據庫不得聯網。

第二十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不得與境外機構、外國駐華機構和國際計算機網絡直接或者間接聯網。第二十壹條已經與國際計算機網絡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當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聯網單位的安全工作機構應當指定專人對上網信息進行安全檢查。

不得在進行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國家秘密信息。第五章系統安全管理第二十二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實行領導負責制,系統使用單位的主管領導負責本單位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工作,並指定相關機構和人員具體承擔。

第二十三條單位的安全機構應當協助單位領導,對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工作進行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第二十四條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用戶應當根據系統所處理信息的密級和重要程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保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和標準,定期對本地區、本部門管轄的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措施和安全技術檢查。

2.防止常識內容的安全技術

安全技術防範常識:

1.不要將機密計算機和網絡連接到互聯網或其他公共信息網絡。

2.涉密計算機和非涉密計算機之間不得交叉使用u盤等移動存儲介質。

3.不得將互聯網和其他公共信息網絡上的數據復制到未采取保護措施的涉密計算機和網絡上。

4.不要違反規定設置涉密計算機的密碼。

5.未經授權,不得在機密電腦上安裝軟件或復制他人文件。

6.無線外圍設備不得用於機密計算機。

7.涉密計算機和移動存儲介質不得通過普通郵件渠道發送或者非法交由他人使用和存儲。

8.未經授權,請勿將機密筆記本電腦和移動存儲介質帶出。

9.不得擅自將計算機和移動存儲介質、傳真機、復印機等處理涉密信息的辦公自動化設備交由外部人員維護。

10.未經專業銷售,不得出售、贈送或丟棄涉密電腦等辦公自動化設備。

11.不要用普通電話線連接處理機密信息的壹體機。

12、涉密場所聯網的計算機上不得配備和安裝視音頻輸入設備。

13.不要將手機帶入重要機密場所。

14.不要在連接到互聯網和其他公共信息網絡的計算機上存儲或處理機密信息。

15.不要在非機密的辦公網絡上存儲或處理機密信息。

16.保密信息不得在* * *門戶網站上發布。

17.不得使用具有無線互聯功能的計算機處理涉密信息。

18.個人電腦和移動存儲介質不得用於存儲或處理機密信息。

19、未經安全技術檢測的辦公自動化設備不得用於涉密要害部門和部位。

20.不要使用普通傳真機、電話和手機傳輸或談論機密信息。

3.計算機安全和保密

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保護的目的是保護敏感信息、秘密信息和重要數據,以及計算機/網絡資源。

系統安全需要實現三個目標:

●保密性:信息和資源不能泄露給未經授權的用戶或進程。

●完整性:保證信息和資源不被未授權的用戶或過程修改或利用。

●可用性:保證信息和資源在授權用戶或過程需要時被使用。

任務可以這樣說:保證信息和資源不能泄露給未授權的用戶或進程,同時保證信息和資源不能被未授權的用戶或進程修改或利用,保證信息和資源可以在授權的用戶或進程需要時使用。

這個解釋還是有點牽強,好像

4.如何做好網絡安全保密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增強保密意識。壹是加強領導,充實保密人才隊伍。各級領導要始終堅持“保密工作無小事”的理念,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加強隊伍建設。要定期開展信息化專業技術培訓,提高安全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培養壹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壹專多能的專職安全工作隊伍。二是完善制度,落實人員崗位責任。對公安網絡涉密計算機、存儲介質、文件和計算機的使用和維護,要實行指派人員、指派責任的管理,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各級保密責任,逐級簽訂保密責任狀,營造“人人講保密、人人負責”的濃厚氛圍。三是宣傳教育,提高保密意識。通過組織學習保密法律法規和計算機安全知識,進壹步增強涉密人員的防範意識,減少誤解和盲區。

(2)突出重點,抓好安全管理。壹是積極預防,做好重點部位的管理。要從提高內部保密防範能力入手,按照積極防範、突出重點的原則,根據各單位、各部門的工作特點和範圍,確定保密程度和具體保密措施,做好風險評估。二是以人為本,加強涉密人員管理。對從事保密工作的機要、通信等工作人員進行建檔管理,定期進行政審,防止思想不純、立場不穩或性格有缺陷的人掌握秘密信息,從思想上、源頭上築牢保密工作的防線。第三,嚴格標準,統壹管理重點項目。嚴格管理各類移動存儲介質、計算機等設備,統壹編號,並認真核對相關信息進行登記和歸檔,落實各類設備使用管理規定。未經批準,嚴禁將存儲機密信息的移動媒體帶出辦公室,或在互聯網電腦上使用工作媒體。同時,重點關註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的使用和管理,及時出臺新的措施,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第四,本級審計,做好敏感信息管理。向新聞媒體投稿業務工作或相關事件,應事先進行內部審批,防止涉密內容上網。

(三)註重作風建設,完善保密長效機制。壹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硬件”投入,堅持在保密的基礎上花錢,確保設備到位,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機要室、機要室、檔案室等重點場所配備高質量、高靈敏度的機要櫃和報警系統,購置專用安檢工具和防護軟件。對出現問題的涉密電腦,要聘請專人及時檢查維修,做到專人負責,始終保持設備正常高效運行,堅決杜絕因基礎設施不到位造成的泄密。二是以基層為重點,加強指導和幫扶。針對部分基層工作人員缺乏網絡安全保密知識的情況,可以成立專門的幫扶小組,指派專人對基層安全員進行壹對壹培訓,把加強安全保密教育、提高計算機網絡知識和防禦技術作為重要內容。按照統壹要求,引導基層單位做到專機專用、專人管理,對哪些信息可以上網、哪些信息不能上網作出明確規定。三是嚴格獎懲,築牢安全警戒線。很多隱患和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保密監督和處罰機制的缺失造成的。各單位要建立與人員量化考核和職級晉升相掛鉤的保密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對保密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對違反保密紀律和規章制度的給予處分。特別是對因違規操作而失密的,要堅決予以懲戒直至追究刑事責任,築牢保密工作的“警戒線”。第四,加強監管,把問題落實到位。各單位要加大對保密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突出日常管理的不定期檢查和重大節假日或重要任務的專項檢查,做到保密秩序定期檢查、重點部位定期檢查、敏感季節及時檢查、重大隱患跟蹤檢查,及時堵塞和消除隱患。針對查出的隱患和苗頭,要組織相關人員認真查找根源,深究原因,詢問責任,增強安全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