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如何看待十四五機械工業發展規劃?

如何看待十四五機械工業發展規劃?

政策解讀:增強產業鏈韌性是機械工業“十四五”規劃的關鍵

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正式發布了《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為機械工業未來五年的發展提供了更加詳細的指導。機械行業主要包括農業機械、礦山設備、冶金設備、電力設備、化工設備、機床等制造業。

三大困難,轉型的緊迫性在擴大

?高端產品不足,低端產品需求明顯放緩,傳統行業處於產能過剩調整和產業轉型中。

我國以同質化的傳統機械產品為主,機械工業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經營壓力普遍巨大。2015年,全國設備工具投資同比增幅高達10.2%,2018年降至2.6%,2065438年和2020年甚至出現0.9%和7.6520。

產業基礎能力不足,技術研發能力薄弱,核心零部件制約明顯。

各類依托企業建設的創新載體以局部領域為切入點,但無法有效滿足行業內大多數企業對* * *技術的廣泛需求,導致部分* * *領域重復投資、分散投資。同時,大量技術基礎薄弱、資金匱乏的中小企業根本無力發展自己,從而限制了其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我國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不強,部分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由於高端軸承鋼、高端液壓鑄件、高端塗料、關鍵絕緣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和潤滑脂等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技術和工業技術基礎落後,基礎零部件自主能力不足,難以滿足主機發展需要,依賴進口。

產業鏈韌性不強,上下遊銜接不暢。

R&D、設計、運營管理、生產控制和運維服務等核心工業軟件和系統受制於人的問題,服務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專用生產設備和生產線、專用檢測設備和系統自給能力差。

與原材料制造部門融合發展不夠,上下遊企業合作松散。機電壹體化有很多難點。R&D和制造業在這兩個行業的交叉領域存在差距。產學研聯系不夠,機械零部件企業、整機企業、用戶合作不夠,信任度低,供需矛盾突出。

五個步驟,多維度細分壹點壹點

?新壹輪科技革命帶來新動能,節能減排、環境循環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綠色發展與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業發展深度融合,“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標約束疊加,催生綠色增長新動能,推動機械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在節能領域,鍋爐、電機、發動機等高效機電設備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空調、風機、水泵、空壓機等終端用能設備將實現快速發展;

減排方面,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設備以及大氣、水、固廢等先進高效環保設備規模將快速擴大;

從循環經濟角度看,盾構機、燃氣輪機、重型機床、內燃機及關鍵零部件的再制造技術和產品將得到進壹步推廣應用。

大力發展節能高效機電產品,全面推進機械行業綠色制造,積極發展基於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節能技術裝備、儲能和多能互補技術裝備。

?以攻克和提升高質量為重點,實現機械工業的產業基礎重建。

關鍵基礎材料。重點支持發電設備、石化設備、冶金設備、航空設備等重大技術裝備所需的大型優質鑄鍛件;高溫合金材料、高級絕緣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等特殊材料;滿足智能制造裝備、能源裝備、儀器儀表、關鍵基礎零部件等需求的新型功能材料。

核心基礎組件。重點發展高性能軸承、高速精密齒輪及傳動裝置、智能化/大型液壓元件及系統、高可靠性密封件、高端智能鏈傳動系統、高強度高可靠性緊固件、高應力、抗疲勞彈簧、高效、精密、復合模具、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及伺服機構、高精度高可靠性工業傳感器等。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機械行業跨行業整合

推動機械行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

以提升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加快發展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測控裝備等領域;

以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目標,加快發展新能源裝備、智能電力控制裝備、海洋工程裝備以及冶金、石化、礦業等重大成套裝備。

發展數字經濟,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加強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生產環節數字化連接,打通各部門、各環節數據共享,推動機械行業數字化轉型。

機床工業和儀器儀表工業是“十四五”期間機械工業的重點方向。

機床行業主要是瞄準高端需求,發展壹批具有五軸控制、高精度/超精密、高效加工、復合加工、特種加工、大型壓力成形、鈑金高效成形等部分或全部關鍵技術特征的高端數控機床,以及以上述機床為主體的自動化、智能化制造單元、生產線、制造車間和工具。

儀器儀表行業主要以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測量儀器,以及服務於前沿科學、生命科學、環境檢測等物質的科學實驗分析測試儀器為主,是重點短板方向。

產學研,自主創新,雙驅動,創新平臺實現技術突破,提升先進制造基礎。

推動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主動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克技術難關,促進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建立創新平臺,努力爭取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技術,提高機械工業在創新鏈中的整體效率。建設壹批產業技術型公共服務平臺,為全行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檢測、信息服務等基礎支撐,促進產業創新發展,加快質量品牌升級,推動創新科技成果轉化。

韋伯國際認為,中國機械行業仍處於低端水平,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基礎技術和資金的限制。產學研平臺將成為產業聯動的重要驅動力,對* * *技術的普及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同時,關鍵基礎材料和核心基礎零部件的突破成為加強產業鏈韌性的關鍵。園區政府可以通過引導校企合作、政策補貼等方式,加強對攻克重點產業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