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原文及翻譯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原文及翻譯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系列:唐詩三百首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註釋

 

(1) 走馬川:指今阜康三工河。

 

(2) 平沙莽莽:阜康市北沙窩

 

(3) 輪臺:地名,在今阜康市222團

 

(4) 金山:指阿勒泰山

 

(5) 漢家: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

 

(6) 戈相撥:兵器互相撞擊的聲音。

 

(7) 連錢:馬斑駁的毛色。

 

(8) 草檄(xi):起草討伐敵軍的文告。

 

(9) 短兵:指刀劍壹類武器。

 

(10) 車師:蘅塘退士本作軍師。車師為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魯番境內。

備註

 

輪臺在阜康 從詩歌中可以看出唐輪臺應在沙漠附近並且離河谷不遠,河中有大如鬥的石頭。將阜康市六運古城周圍環境與詩中描述相對比,結果是驚人的吻合。在六運古城西側約五十米就是三工河,河深三至四米,寬五至十米,河中大量鵝卵石,在河西側並行的冰湖水庫的引水渠全部由了「大如鬥」的石頭砌成。周邊農民家的房屋地基大部分也是使用的這些石頭,因此現在大如鬥的石頭有但不多,岑參詩中在河川裏的石頭大都變為旁邊的渠道了。「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這裏的沙漠應是指的北沙窩。三工河出山到沙漠只有二十余公裏,是天山以北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最近的壹段,沙漠邊緣就是古絲綢之路的北線,是唐朝北庭都護府重點守衛的對象。出六運古城沿三工河北行到阜北古城再到絲綢之路,是壹條最近的行軍路線,也是岑參經常行走的線路,同時根據周邊的歷史古跡以及出土的文物,可以證明唐輪臺就應該是在阜康市222團。

韻譯

 

您難道不曾看見,

 

遼闊的走馬川,緊連雪海邊緣,

 

浩瀚的沙漠,黃沙滾滾接藍天。

 

輪臺九月的秋風,隨著夜晚在吼叫,

 

走馬川的碎石,壹塊塊如鬥壹般大。

 

隨著狂風席卷,滿地亂石飛走。

 

匈奴草場變黃,正是秋高馬肥,

 

金山西面胡騎亂邊,煙塵亂飛,

 

漢家的大將軍,奉命率兵西征。

 

將軍身著鎧甲,日夜未曾脫下,

 

半夜行軍,戰士戈矛互相撞撥,

 

凜冽寒風吹來,人面有如刀割。

 

馬背上雪花,被汗氣熏化蒸發,

 

五花馬的斑紋,旋即就結成冰,

 

軍帳中,起草檄文硯水也凍凝。

 

匈奴騎兵,個個聞風心驚膽戰,

 

早就料到,他們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車師西門,等待獻俘報捷。

 

 

妳看那荒涼無邊的走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壹片黃沙茫茫無際,直貫雲天。剛到九月,輪臺的狂風日夜怒吼不已,壹川大如鬥的碎石,被暴風吹得滿地亂滾。這正是匈奴牧場草黃馬肥之時。匈奴縱馬犯邊,金山西面煙騰塵飛。朝遷大將揮師西下,征戰中將軍鎧甲日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矛相碰。凜冽的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壹般,雪花落在馬身被汗氣蒸化,轉瞬間馬毛上又凝結成冰。軍帳中起草檄文的硯墨也已凍凝,敵人的騎兵聽到大軍出征的消息壹定心驚膽顫,我壹定在軍師城西門等待報捷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