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是意誌堅定並且勇於作為,這就是剛強。剛強,是人的品德。這句話的原意是鼓勵士兵要堅定信念,敢於拼搏,剛強己身,不畏艱險,是壹句勵誌格言。
這句話出自明代戚繼光的《練兵實紀》,《練兵實紀》 是明代軍事著作。由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 九卷九篇***二百六十四條。
書前還冠有“凡例”即“分給教習次第”***十五條,記述了將、卒各自應學習的內容、標準,教材發放辦法,督促學習的措施等。營陣第六(行營)、練營陣第七(野營)、練營陣第八(戰約)、練將第九。
擴展資料
《練兵實紀》是由明代軍事家、抗倭名將戚繼光撰,作者戚繼光(1528—1588年),字無敬,號南塘,晚號孟渚。祖籍山東東牟(今萊蕪),生於山東登州(今蓬萊),出身將門。自幼跟隨父親讀書、習武,從小就立下了馳馬疆場,保國衛家的誌向,畢生 40 余年在軍旅中度過。
22歲時戚繼光教中了武舉人,參加“庚戌之變”的戰鬥,其時戚繼光被任命為總旗牌官。這壹事件深深激發了戚繼光對北京防禦的憂慮,這就成了他其後針對薊北長城防禦撰寫《練兵實紀》這部軍事著作的最早契機。
“庚戌之變”後,戚繼光根據薊北長城防禦的態勢及蒙古軍隊的情況撰寫了《備俺答策》,對當時的北京防禦提出了較有見地的策略,為後來的《練兵實紀》壹書奠定了基礎。1568 年(隆慶二年),戚繼光被朝廷任命為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練兵,用權與總督相同。
戚繼光到任之前的 17 年間,曾易大將 10 人,都因不能勝任邊守以罪革去。戚繼光奉命於危難之際,上任之後就對邊守軍政進行了仔細的調查分析,他決心整頓軍隊,重新訓練出壹支有戰鬥力的新軍。《練兵實紀》就是在《紀效新書》的基礎上,為薊北練兵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