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嘴鱷
學名:lepisosteus oculatus
體長:50cm
可耐溫度:15-32C
最適溫度:18-28C
水質:中性
飼養難度:易
繁殖難度:較難
混養情況:較難
又名雀鱔,鴨嘴鱷,屬於雀鱔目雀鱔科。
原產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區,屬雀鱔科。
體長40-50CM,長筒形。嘴部前突,上下頜有骨板,有牙齒,酷似鱷魚嘴。
體青灰色,體表有暗黑色花紋。皮膚有硬鱗覆蓋,皮堅鱗厚,皮膚粗糙。
飼養水溫20-26℃,水質要求不嚴。餌料有小活魚、魚肉、水蚯蚓等,容易飼養。在水族箱中很難繁殖。雀鱔〔在英國撒克遜語中是長矛的意思)是壹種淡水魚,生活於熱帶河流、美國南部湖泊、中美地區、墨西哥以及西印度群島等地。雀鱔是壹種兇猛的食肉魚,長著長長的嘴巴和尖尖的牙齒。這種魚會攻擊它所遇見的所有魚類,捕食時,它會壹動不動的裝死,直到獵物靠近它時才發起致命的壹擊,然後圍著被咬死的魚轉壹至兩圈後再將其吃掉。當地漁民都將其視做不祥之物,因為在它生存的地方很少有其他魚類存在。當地漁民壹般都不願意吃這種魚,同時它也不太適合食用。雀鱔全身長了壹層菱形魚鱗,看上去就像武士穿的盔甲壹樣異常堅硬,實際上它是由無機鹽組成的。許多已滅絕的遠古魚類也有這種魚鱗。像其他遠古魚類壹樣,雀鱔體內也長了壹個與食道相連的魚鰾,可用來呼吸。雀鱔卵有巨毒,人類或其他熱血動物不慎食用將導致死亡。來自北美洲。那長而有力的嘴使它成為淡水中兇猛無比的肉食性魚類。它用獨特的氣囊作為呼吸器來吸取空氣中的氧氣。雀鱔和弓鰭魚有近緣關系,是從古代就生存下來的魚類。現在只分布在北美洲及其附近,而在古代時卻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淡水區域,在歐洲曾發現1.2億年前的化石。身體被菱形的硬鱗所覆蓋,鱗質甚硬,多數種類的口尖如鱷魚。
雀鱔,目前發現的有十幾個種類,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被菱形的硬鱗平鋪覆蓋,鱗質甚硬,稱為骨鱗;尾部呈圓形,是古老魚種獨具的圓尾;多數種類的口尖如鱷魚,吻部較長,且牙齒發達鋒利。雀鱔出現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分布於世界各地淡水區域,現在只生存在北美洲附近,主要產地是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歐洲曾發現了1.2億年前的化石,跟始祖鳥的化石同期,但估計雀鱔生活在壹億五千萬年前。雀鱔的繁殖能力不算很強,但幼魚成活率頗高,這也是該魚種能順利保留到現在的壹個主要原因。它能以鰾呼吸,鰾與食道相通,在缺氧環境中,把空氣吞到鰾中呼吸,所以能在陸地上短時間生存。2007年5月9日上海《新聞午報》B05版報道上海水域驚現雀鱔,原來是居民買了從國外引進的作為觀賞魚,後來放生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