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觀來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主要占據制造業低端領域,從事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歐美國家是制造業強國,主要占據高端制造領域,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代名詞。
3.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第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廠。中國的生產企業每年都要向歐美市場出口大量廉價商品,從而降低歐美國家的商品價格。但由於中國大量出口國內商品,國內相關商品供給減少,價格感覺偏高。更為關鍵的是,中國在實現了對外貿易的巨額順差後,沒有辦法從歐美國家進口中國所缺乏的相應的商人來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缺,只好用大量的美元購買大量的美國國債,這些國債支撐了美國的經濟建制,穩定了美國國內的物價,卻壹直在推高自己的物價水平。這就是依靠出口貿易拉動經濟的弊端。
4.第二,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中國有很多出口企業。大量輸出國內商家後,獲得大量美元。按照我們國家的結售匯制度,妳賺了多少外幣,必須馬上兌換成相應的人民幣。另外,前幾年中國進壹步對外開放,大量外資在中國投資辦廠,外幣都要兌換成人民幣。同時,出口企業出口創匯後,也要將外匯兌換成等值的人民幣。這樣,中國銀行在獲得大量外匯的同時,也被動地向社會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人民幣在國內市場的投資不斷增加,導致人民幣國內購買力持續貶值。
5.再次,中國之所以是制造業大國,是因為中國有廉價勞動力,所以國內勞動力價格非常便宜。比如在拼多多,10元錢包郵,5元錢包郵,得益於中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加上中國強大的互聯網行業優勢,讓快遞、外賣等行業相當便宜。所以認為中國物價高的人主要是看到房價貴,醫療貴,孩子教育貴,而真正的國內勞動力價格還是很便宜的。相反,美國的日用品、農產品、汽車價格便宜,但人力成本、知識產權支出非常昂貴。美國人壹般雇不起水管工、裝修工等。因為人工成本太高。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主要是國內勞動力成本比較低。當然,勞動力價格這幾年也增長很快,但和歐美國家相比還是低的。所以中國對歐美國家出口有壹定的價格優勢。而國內大量商品用於出口,如果不能用國內相同商品的補充來替代,國內價格肯定會上漲。同時,出口帶來的巨額貿易順差,再加上國外投資資金進入中國後必須兌換成人民幣等值,使得中國央行被動投放大量基礎貨幣,國內市場人民幣越來越多,大宗商品價格自然降不下來。雖然國內的住房、醫療、日常生活的價格都在上漲,但是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還是很低的。西方國家的人力成本和知識產權支出比中國高很多,西方人在這兩個領域的成本比我們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