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重讀?為什麽國外的生活好?

重讀?為什麽國外的生活好?

回顧改革開放的短短幾十年,中國人民的總體財富大幅增加,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假期出國旅遊。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2013年中國出境旅遊總人數達9819萬人次。預計2014年出境旅遊人數同比增長18%,達到65438+16萬人次。如果不早點預定假期行程,只能買全價國際機票。

很多在西方發達國家旅遊的遊客都會忍不住把壹切都和國內比較,大多數人得出的結論都是國外好。其實無論環境、設施、人文等各方面都離不開壹個主題:財富。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西方什麽時候開始占據龐大的世界財富,東方開始衰落?未來會怎樣?

世界上的財富約為195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在1800年後創造的。目前,西方社會的財富(歐洲、美洲、澳大利亞等。)占世界總財富的66%,而西方人口只占世界總人口的19%。少數國家擁有世界大部分財富的結果是什麽?根據安格斯·麥迪遜寫的《世界經濟千年統計》,1800之後,美國人均GDP迅速超過中國,直到1950的20倍左右。

當時的經濟學家指出,西方列強通過殖民大量積累財富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1913年,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帝國統治著全球58%的土地、57%的人口和74%的財富。然而,將財富的分配歸因於殖民統治只是表面現象。為什麽當時的西方那麽強大?為什麽亞洲和非洲不能入侵西帝國的海岸線?為什麽西方社會可以把大國的通商口岸變成殖民地?難道都是因為腐敗衰敗嗎?只要人還有私欲,腐敗和衰敗在任何社會都不鮮見。

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結論是,65438年至0500年世界財富加速流入西方主要是社會差距造成的,最重要的差距是競爭意識。從1500開始,在這麽小的土地上有這麽多的歐洲組織和主權國家,歐洲的頂尖人才可以為不同的組織工作,相互競爭,同時進步。

反觀當時的中國,全球1/5的人口幾乎只有壹條路可走,扼殺了很多人才在其他領域的才華。換句話說,很多領域沒有好的實驗場地,人才匱乏,比如重要的科學和產業。

說到產業,就不得不提知識產權保護和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社會。只有各種需求得到滿足,消費才會開始帶動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這在當時多為工業技術創新。《天工開物》這種書很少。作者宋·應星不僅沒有獲得此書的版稅,反而因其死亡而在清朝被扣上“反清”的帽子。在那個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官僚社會,有多少人願意投身於科學創新?

可喜的是,從1970年代開始,東方社會的財富開始急劇增加,從亞洲四小龍的成功,到中國崛起後的世界第壹大經濟體。從65438到0950,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20倍左右,現在差距回到了65438到0500的5倍,回到了東西方財富分化的初始點。

之後的財富分化之路將是東方趕超西方,就像有人說的,以中國為首的東方社會會稱霸世界嗎?我覺得不太可能。中國縮小了與西方在競爭方面的差距。電子商務和互聯網創業的興起,向大家證明了成功的方法有很多。90後創業觀念上升,高考、公務員考試不再是成功的標準。隨著假期出國的人越來越多,華僑回國做貢獻,人們認為科舉只有壹條路可走的觀念會越來越弱。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化”的概念有了不可估量的飛躍。知識產權保護取得進展,司法體系和政府機制在反腐大潮中不斷完善,但與西方社會相比仍有壹定差距。東方人除了勤勞,還有足夠的優勢。事實上,東方社會對西方社會財富的接近是壹種經濟趨同。換句話說,我們的經濟正在追趕西方經濟,而不是超越它。

更重要的是,經濟數據不是唯壹的。無論妳去當時提倡“脫亞入歐”的日本還是歐美,相信很多人都會贊嘆,中國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也許最可悲的是那裏的生活環境和人的素質,但實際上,生活環境是由高素質的公民維持的。

因此,精神文明建設是東方社會留住財富的關鍵點,可以讓財富發揮實際作用,讓人們感受到壹個經濟大國應有的生活水平。國民素質、對雇主的職業道德、企業的社會責任、官員的清廉都在這個範圍內。我們的財富需要傳承和發酵,不需要先有金錢價值驅動的斂財行為。

請大家想壹想,無論是炒房,還是在二級市場炒股獲利,甚至是騙錢,都是從人民的壹個口袋裏拿錢,放到另壹個口袋裏,不創造社會財富,不為社會做貢獻。我們所做的改變阻止了世界財富的大分流,但國民素質卻沒有提高,就像家裏握著幾億現金壹樣。經濟有什麽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