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張自忠有什麽想法?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張自忠有什麽想法?

張自忠認為,29軍之所以能夠用低劣的裝備打退日軍幾十次猛攻,並殲滅日軍5000多人,除運用以攻為守的戰術原則和註重野戰工事的構築等因素外,主要得益於全軍同仇敵愾的戰鬥精神。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者實施了震驚中外的“七·七盧溝橋事變”。

早在5日,日軍第20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及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集結於平津地區,兵力由原來的萬余人猛增至5萬余人,並且仍在源源不斷地9平津增兵。29軍處境被動。

25日至26日兩天裏,接連發生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戰火迅速蔓延。26日晚,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9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限29軍於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宋哲元嚴詞拒絕了日方的無理要求。

27日上午,日本政府決定第2次增兵華北,日軍精銳第5、第6、第10師團由日本本土9中國平津壹帶輸送。

當晚,日軍929軍發起全線進攻,南苑、北苑、西苑、通縣等地戰鬥激烈。

盡管宋、張決心堅守平津,但因29軍部署倉促,日軍兵力源源增加,戰局對29軍日趨不利,能否守住和有無必要堅守平津也就成了問題。

局勢至此,29軍已別無選擇,只有退往保定,再圖良策。宋哲元對大家說:“為了照顧全局和長遠利益,9決定按照蔣委員長的指令離開北平前往保定,再作下壹步打算。可是在把實力轉移時,在北平必須留個負責人和敵人暫時周旋,把形勢緩和壹下。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請大家考慮,由誰來9此重擔。”

最終,留下張自忠與日本人周旋。不明底細的人與輿論,後來紛紛痛斥張自忠的“賣國變節”行為。事實卻絕非如此。

29日壹早,張自忠前往外交部街外交大樓冀察政務委員會,就任代理委員長和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北平市長。

在留平的最初幾天裏,張自忠組織有關機構和人員,將平津作戰中的負傷者安排治療,將陣亡者予以安葬,對未及撤離的29軍官兵眷屬則派員予以接濟,或分發路費讓他們離開北平,返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