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幅名揚中外的畫之所以名揚中外是因為裏面的人物雖然畫的很小,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卻看得清清楚楚。篇幅很長,也很大,壹般很難畫出來。它既有歷史價值,也有藝術價值。
1、課文簡介
《壹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2019年春季修訂版)第三單元第12課的課文,作者是滕明道,由張蕾參與錄制。這篇課文是壹篇說明性文章。它介紹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通過具體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街市的熱鬧,重現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風貌和人們的生活情境,並通過夾敘夾議的寫法,從壹個側面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意願。
2、作者簡介
張擇端,字正道,壹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畫風俗畫,尤長於樓面、屋宇、林木、人物。《清明上河圖》是他的代表作,曾經為宣和內府所收藏。
《清明上河圖》簡介:
1、展開圖
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路上壹頂轎子,內坐壹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剛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
2、中段
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最為熱鬧的地方,就是橫跨汴河的那座木結構的拱形橋。有關這種橋的建造方法已經失傳,我們僅僅依靠畫上所描繪的圖樣,才得以知曉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
畫家圍繞這座橋,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繪畫本領,將橋上橋下的場景和人物活動作了全景式的描繪。畫中的人物大小僅寸許,但是神態畢現,極為生動。畫面中還表現了許多這樣精彩的生活細節。
3、後段
描繪了汴京市區的街景。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