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活動目的:
1,使學生加強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增強法律意識。
2.讓學生形成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切實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學風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3.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自覺守法,做合格公民。
第二,活動形式:通過案例分析增強學生的守法觀念。
三、活動準備:
1.準備相關法律知識資料。
2.收集關於守法的案例。
四、活動流程:
1,主持人發言: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到處都要處理規章制度。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換句話說,只有遵守壹系列規則,我們的生活才能有條理,才能和諧。壹個國家,壹個社會,如果全體公民都能遵紀守法,我們就能在文明優美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今天,我們召開以“遵紀守法”為主題的班會,目的是讓我們從小學起就自覺做守法公民,長大後成為合格公民。
2、了解法律知識:
(1)主持人:法律是某種規則,它告訴我們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對學生來說,從小就知法守法是非常重要的。那麽,要想從小做壹個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知法。主動學習壹些法律知識。現在我國的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每個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作為壹名小學生,我們應該經常閱讀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強我們的法律意識。
(2)“我知道法律”知識競賽:
主持人:為了做壹個遵紀守法的公民,我們所有的同學都在課後收集了很多資料。我提議我們舉辦壹個“我懂法律”知識競賽,看看我們班哪些同學是小法學家。
(1)比賽以南北排兩邊打賞的形式進行。
比賽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為必答題,正確答案10分,錯誤答案不扣分。第二部分是搶答,主持人說開始後再舉手。
1.未成年人是指()周歲以下的公民。
a、12 B、14 C、16 D、18
2、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對未成年人履行()。
A.b .監護職責和照料職責
c、教育義務D、培訓義務
3、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采取措施保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a、教育管理B、監護
c、監護約束D、安全教育
4、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賭博、吸毒、賣淫。
a、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B、有利於身心健康
c、有利於智力發展D、有利於身體發育
5.學校不得在()內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內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壹、危害未成年人安全和健康的;b、為人謙遜。
c、臨時建築D、豪華
6.學校周邊不允許設立網吧和遊戲廳。
a,100米b,200米c,300米d,500米
7、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未成年人娛樂設施等的生產和銷售。,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並不得對未成年人產生危害()。
a、發展和成長B、安全和健康
c、生活和教育D、興趣愛好
8.()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以及任何人()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宿舍、活動室等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吸煙、飲酒。
a,是的,是的b,不,不。
c,禁酒令,是,d,是,不是。
9.餐館老板張雇用65,438+04歲的王和65,438+05歲的小李為他的餐館洗碗。張的行為()
a、合法B、簽訂勞動合同後合法
C.經過小王和小李同意才合法。這是非法的
10、下列做法中,不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是()。
A.書店向未成年人出售含有恐怖內容的書籍。
b,商場向未成年人出售戰爭題材的DVD
c,音像店出租兇殺內容的光盤給未成年人。
d、音像店出租賭博內容的光盤給未成年人。
主持人總結:通過比賽,可以看到同學們對壹些法律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
11.社區公共互聯網服務設施應當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互聯網服務()。
a、有條件開盤B、高價開盤
c、免費或優惠開放D、不開放
12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
a、優先搶救公共* * *財產b、優先搶救領導。
c、優先救助教師D、優先救助未成年人
13、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時,應當通知()到場。
a、家長B、監護人C、班主任D、朋友
1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a、獨自出門B、置身事外。
c、獨居無監護人D、參加校外活動
15.在下列行為中,屬於遵守交通法規的行為是: ()
a,小明在車後跑;
b、蕭薔和小剛在比賽中用石頭砸車;
c、幾個中學生在車道上玩滑板;
D.大衛走在人行道上。
16,交通信號燈閃爍黃色,車輛和行人應()
a、禁止通行,但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
b、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
c、加快交通速度;
d、交通緩慢。
17、機動車通過無信號控制的人行橫道時()
壹、行人應避讓機動車;
b、不能減速應快速通過;
c、必須減速或停車,避讓行人;
d、跟隨前方車輛快速通過。
18,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是()中規定的。“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它要求適齡未成年人()。
壹、盡可能教育法。
b、義務教育法,必須入學。
未成年人保護法,必須入學。
d、教師法,必須入學。
19,小昭經常欺負他的同學小王並打傷他。小王向小李、小劉求助,小李、小劉前去毆打小昭,小李、小劉的行為()。
第壹,要勇敢,第二,幫助朋友。
c,非法D,合法
20、學校應當開展地震應急知識教育,組織必要的地震應急救援演練,培養學生的()。
壹、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b、逃生技巧;
c、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d、應急能力和逃生能力。
3.辨別是非:
主持人:學生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有的同學生活充實,學習目標明確,充滿動力,但有的同學整天無所事事,找各種* * *,做壹些不該做的事。比如癡迷於打電子遊戲,看無意義的視頻,打架等等。從違紀到違法,下降很快。這些無辜的學生之所以壹步步滑向罪惡的深淵,多半是因為他們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同學們,做壹件事之前壹定要想清楚,是對是錯。
情況壹:大鵬覺得放假壹個人在家太無聊了,就上網了。起初,他玩電子遊戲。後來他玩累了就打開成人網看。
場景2:紅紅去超市購物,看到了壹件精美的裝飾品。趁售貨員沒在意,悄悄接過來放進書包,若無其事地走出商場。
情況三:小可聽從稅法宣傳員的動員,回家後勸父親買東西記得開發票。他父親說:“我們要發票幹什麽?不能報銷。小柯告訴父親:“這是避免企業偷稅漏稅的好辦法,也是對國家的貢獻。"
情景四:小雨和老師同學去壹個旅遊景點秋遊。當他看到壹棵刻有名字的古樹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也掏出壹把刀,在樹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以上哪種情況是正確的?出了什麽問題?
4.案例研究:
在某市,壹個由幾個未成年人組成的綁架團夥綁架了壹名中學生小剛。就在他們給被綁架的母親打電話索要6萬元贖金時,被公安局刑警抓住了。據調查,他們多次勒索小剛,金額達1000余元。三名嫌疑人中,年齡最小的方天真地問刑警:“把錢還給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嗎?”
(1)主持人:請同學們根據這件事談談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很多時候因為不懂法而違法犯罪。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2)說說妳身邊不守法的事。
5.如何遵守法律:
主持人: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必備的道德品質,也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增強法律意識,自覺守法,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1)說說我這輩子做得好的事?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妳打算如何在未來成為壹個合格的公民?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結束
②小主持人課程趣味教案。
青年領袖的口才訓練加入,全國都加入。成立於近10年前,為4 -14歲兒童提供口才訓練。加盟費用低,為加盟商提供少兒口才教案、教材、公開課、課件、PPT演示、全套師資培訓、課堂技能培訓等壹站式服務!
(3)如何參加3-5歲小主持人培訓班?
妳好,我是柯南,團隊的壹員。我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
小主機主要是提高
孩子的表演能力不要害羞,不要表現。
但是3-5歲的孩子畢竟太小了。
最好讓他們上臺給妳講故事什麽的。
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並且鍛煉了小主人需要的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