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覦”讀作:jì yú
覬覦jì yú
詞性動詞,貶義詞。
出處出自《左傳·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
解釋非分的希望或企圖。希望得到不該擁有的東西。
(1)覬(jì?):希望得到:“自毀齒已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
(2)覦(yú):非分的希望。
例句
(1)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後漢書·楊秉傳》
(2)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左傳.桓公二年
(3)能官人,則民無覦心。——《左傳》
(4)覬乎異日,得夷平民,然後裹足西向。——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近義詞
(1)覬幸(jì?xìng):希望能僥幸得到
(2)覬望(jì ?wàng?):非分的希望
(3)覬欲(jì?yù?):非分的希求與貪
(4)覬奪(jì?duó?):希圖攘奪
(5)覬利(jì?lì):企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