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詞語中,各對加點字的讀音都不相同的壹項是
A.僥幸/角色 車轍/折戟沈沙 瞠目/交口稱贊
B.盤踞/拮據 癖好/否極泰來 摒棄/斂聲屏息
C.愴然/創傷 蠱惑/余勇可賈 詰問/開花結果
D.蹩腳/別扭 幹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場作戲
答案D
解析A.僥(jiǎo)/角(júe) 轍(zhé)/折(zhé) 瞠(chēng)/稱(chēng); B.踞(jù)/據(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斂(bǐng); C.愴(chuàng)/創(chuāng) 蠱(gǔ)/賈(gǔ) 詰(jié)/結(jiē); D.蹩(bié)/別(biè) 涸(hé)/和(hè) 徜(cháng)/場(chǎng)。
2. 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壹項是
A.目前,出口疲軟,消費低迷,種種手段難以有效促進經濟增長,而固定資產投資卻可以產生立桿見影的效果,因而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
B.邀請企業家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梳理和把脈,有助於糾正大學生的壹些偏面認識,彌補他們經驗匱乏的缺陷,對其日後成功創業大有裨益。
C.橫濱世乒賽落下帷幕,中國隊囊括了單項金銀牌,國人振奮之余心生感慨:我們的表現固然可以贏得世界敬佩,卻易導致球賽精彩不再。
D.這個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想象空間很大,如果有人感興趣。
足可以把它改編為壹部懸念叢生、 *** 疊起的電視連續劇。
答案C 解析A.“立桿見影”—“立竿見影”;B.“偏面”—“片面”; D.“ *** 疊起”—“ *** 叠起”。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能被括號中的詞語替換且符合句意的壹項是
A.針對個別幹部違規駕駛公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現象,某單位做出副科級以上幹部重考駕駛證的決定,這實在是驢唇不對馬嘴。
(名不副實)
B.“限塑令”頒布之後,農貿市場的壹些攤主對記者打開天窗說亮話:為了招徠顧客,我們難以拒絕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
(直言不諱)
C.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需要提倡“拿來主義”精神,如果脫離國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畫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復,既給下鄉知識青年提供了求學上進的機會,也使許多農家子弟有了“鯉魚跳龍門”的希望。
(脫胎換骨)
答案B
解析A.驢唇不對馬嘴: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近義詞答非所問、前言不搭後語、風馬牛不相及。
名不副實:指空有虛名。
近義詞徒有虛名。
兩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換。
B.打開天窗說亮話: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
直言不諱:說話坦率,毫無顧忌。
兩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換。
C.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兩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換。
D.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脫胎換骨: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兩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換。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壹項是
A.只有積極引導牧民開展多種經營,控制牲畜數量,降低對牧草的需求,退牧還草,才能為從根本上拯救純種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日前舉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專題研討會,有專家認為墨西哥即將進入炎熱的夏季,這或許有助於降低流感病毒的擴散。
C.在本月熱播的幾部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影片中,還原出許多歷史細節,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電影主創者直面人間慘劇的勇氣。
D.林萍是壹位普通的保險公司職員,她為非親非故的女孩捐獻肝臟的事跡感動了廣大網友自發在網上留言,大家熱情的稱其為“寧波的驕傲”。
答案A
解析B.搭配不當,將“降低”改為“減少”;C.成分殘缺,介詞淹沒主語,去掉“在”和“中”。
D.兩句混雜,“事跡感動了廣大網友自發在網上留言”應為“事跡感動了廣大網友,廣大網友自發在網上留言”。
5.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壹段話並填入橫線處。
(只填序號)(3分)
理學家為什麽崇古抑律? 古體與律體之辯跟詩歌史聯系起來,就是古體的典範——漢魏晉詩與律體的典範——唐詩之辨。
①那麽,為什麽講求聲、對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們認為,詩歌的審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對於人的道德修養沒有正面的價值。
③以這種價值觀去看詩歌的體載樣式,古體詩就高於律詩。
④既然詩歌的審美方面沒有價值,本來可以不講,但是如果要進入到詩歌領域去談詩的話,那麽,形式方面人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價值就越低。
⑤拋開詩歌的內容不論,單從形式上看,近體詩要講求聲律、對偶等,這些講求在理學家看來,是其在品格上低於古體詩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
解析⑤句“理學家為什麽崇古抑律”提出核心問題,故排在首位,①句進壹步闡述原因,又提出問題,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後,④句緊承②句“價值”,緊跟其後,③句進行小結,故在最後。
6.為下面這幅圖片擬寫解說詞,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能揭示畫面的內涵(不少於50字)(4分)
答案(示例)這是壹幅坐在輪椅上的殘疾運動員奮力擊球的感人畫面。
她揮動球拍,展開青春的翅膀;馳騁球場,追逐人生的夢想。
7.根據語境,在下面空格中補寫媽媽說的話,要求語言表達鮮明、得體。
(不超過50字)(5分)
兒子:媽媽,今天我撿到50元錢,想分五次交給老師。
媽媽:為什麽不壹次上交呢?
兒子:老師說過,撿到東西上交,就有壹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會有五次加分了。
媽媽
答案略
解析“準確、鮮明、生動”是大綱地區2008年新增的考點,以與課標地區考點壹致。
“鮮明”是說要主題鮮明、話題集中;“得體”是說要符合母子對話的身份、特定語境。
(壹)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12分)
(1)大學教育的主旨,在於培育能積極推動民族進步的壹代新人。
“壹代新人”具有領受現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覺自律的獨立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能夠在平凡的工作中發揮其個性和才華,為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腳踏實地的貢獻。
因此,今天重提“知識分子”這壹概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並不重合。
術業有專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壹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於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壹致的各類專家,那麽,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壹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
壹旦民族的所有成員都被充分融入到社會的利益體系中去,社會的良知就將失去其表達器官,民族的命運將被無聲地操縱於資本邏輯之手。
(3)大學通識教育的壹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守護知識分子代代相繼的可能性。
而這個目標,在今天已被逐漸遮蔽了。
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
這是壹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
要限制其弊端已經非常困難。
因此,對於通識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正是壹條可以救治眼下的機械、呆板的學分制弊端的現實道路。
(4)年輕壹代的大學生不得不在市場經濟中獲得自己的壹席之地,這是十分現實的事情。
但這並不意味著壹定與誌存高遠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絕不意味著他們將來僅僅是能夠謀生或得到較高收入的專業人士。
真正的青春飽含生命的熱情,能夠運用思想、提出理想並且為實現理想而從事生命奮鬥。
(5)守護中國只是分子的繼續存在,是理解大學推行通識教育意義的必要高度。
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
(6)壹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
如果我們更關註的只是大學的當下排名,卻遺忘了在這種排名背後的真實基礎,這將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任何壹所大學,其國際排名的真實基礎,都在於有壹個卓然自立、具備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這個群體能夠為自己民族的文化發展、並僅僅因此也能為人類文明的進展作出貢獻。
8.下列對“今天重提‘知識分子’這壹概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的原因解最恰當的壹項是
A.知識分子具有獨立的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B.知識分子是與專家並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獨特含義。
C.大學過分註重培養適應社會多元職業結構的各類專家。
D.大學要註重培養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獲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答案C 。
9.下列對“文化自覺”的理解不正確的壹項是
A.重視對通識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
B.重視對具有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培養。
C.註重培養大學生高遠的人生理想並激發其生命熱情。
D.註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競爭中的實力。
答案D
解析原文末段說:“壹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項在原文中找不到相關信息,屬於無中生有。
10.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壹項是
A.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於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B.通識教育的價值之壹在於突破單純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力保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
C.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 *** 縱於資本邏輯之手。
D.通識教育的推行,能夠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地位和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答案B 11.請用壹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答案大學應重視通識教育,培養“文化自覺” 解析文章***三個內容要點:大學教育的主旨(1-2段)、手段(3段)及其意義(4-6段)。
據此,不難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題。
(20分)
魔 盒
(英)大衛?洛契佛特
(1)在壹抹纏綿而又朦朧的夕照的映襯下,我四周高聳著的倫敦城的房頂和煙囪,似乎就像監獄圍墻上的雉堞。
從我三樓的窗戶鳥瞰,景色並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滿目蕭條,死氣沈沈的禿樹刺破了暮色。
遠處,有口鐘正在錚錚報時。
(2)這每壹下鐘聲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遠離家鄉。
這壹年,我剛從愛爾蘭的克爾克蘭來倫敦碰運氣。
眼下,壹陣鄉愁流遍了我全身——這是壹種被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傷心的感覺。
(3)這是我壹生中最沮喪的時刻。
接著突然響起敲門聲。
(4)來人是女房東貝格斯太太。
剛才她帶我上樓看房時,我們只是匆匆見過壹面。
她身材纖細,銀絲滿頭;我開門時她舉目望了望我,又沖沒有燈光的房間掃了壹眼。
(5)“就坐在這樣壹片漆黑中,是嗎?”我這才想起,我居然懶得開燈。
“瞧,還套著那件沈甸甸的外衣!”她帶著母親般的慈愛拉了拉我的衣袖,壹邊嗔怪著,“妳就下樓來喝杯熱茶吧。
噢,我看妳是喜歡喝茶的。
”
(6)貝格斯太太的客廳活像狄更斯筆下的某壹場景……她壹邊準備茶具壹邊說,“妳進屋時我註意到了妳手提箱上的標簽。
我這壹輩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妳的心境不佳。”
(7)當我坐下和這位旅客的貼心人交談時,我的憂郁感漸漸被她那不斷地殷勤獻上的熱茶所驅散了。
(8)隨後,我告訴貝格斯太太我必須告辭了。
然而她卻堅持臨走前給我看壹樣東西。
她在桌上放了壹只模樣破舊的紙板盒——有鞋盒壹半那麽大小,顯然十分“年邁”了,還用磨損的麻繩捆著。
“這就是我最寶貴的財產了,”她壹邊向我解釋,壹邊幾乎是帶有敬意地撫摸著盒子,“對我來說,它比皇冠上的鉆石更為寶貴。
真的!”
(9)我估計,這破盒裏也許裝有什麽珍貴的紀念品。
是的,連我自己的手提箱裏也藏有幾件小玩意——它們是感情上的無價之寶。
(10)“這盒子是我親愛的母親贈給我的,”她告訴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個早上,那天我第壹次離家。
媽媽囑咐我要永遠珍惜它——對我來說,它比什麽都珍貴。
……“這盒子已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了。
”貝格斯太太繼續說:“1917年凱撒的空襲,後來德國法西斯的轟炸……我都把它隨身帶到防空洞裏。
房屋損失了我並不在乎——我就怕失去這盒子。
”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樂道地說:“此外,我從來沒有揭開過蓋子。
”她的目光越過鏡片好笑地打量著我:“您能猜出裏面有什麽嗎?”
(12)我困惑地搖了搖頭。
無疑,她最珍惜的財產當然是非凡之物。
她忙著又給我倒了點熱氣騰騰的茶,接著端坐在安樂椅上,默默地註視著我——似乎①在思索著如何選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卻簡單得令人吃驚——“什麽也沒有,”她說,“這裏頭空空如也,什麽也沒有!”
(14)壹個空盒!天哪,究竟為啥將這麽壹個玩意當做寶貝珍藏,而且珍藏達40年之久呢?我隱隱約約地懷疑起來,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點性格古怪?
(15)“壹定感到奇怪,是吧?”貝格斯太太說,“這麽多年來我壹直珍藏著這麽壹個似乎②是無用的東西。
不錯,這裏頭的確是空的。
”
(16)這時我朗聲大笑了起來——我不想再將此事刨根究底地追問個水落石出。
(17)“沒錯,是空的。
”她認真地說,“40年前,我媽將這盒子合上捆緊,同時也將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聲響、家的氣味和家的場景統統關在裏頭了。
自此以後,我壹直沒將盒子打開過。
我覺得這裏頭仍然充滿了這些無價之寶呢。
”
(18)這是壹只裝滿了天倫之樂的盒子!和所有紀念品相比較,它無疑既獨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鮮花也早已化作塵土,只有家,卻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麽親近!
(19)貝格斯太太現在不再盯著我了,她註視著這陳舊的包裹,指頭輕撫盒蓋,陷入沈思之中。
(20)又過了壹會兒——還是在那晚,我又壹次眺望著倫敦城。
燈火在神奇地閃爍著,這地方似乎③變得親切得多了。
我心中的憂郁大多已經消失。
我苦笑著想到:這是被貝格斯太太那滾燙的茶沖跑的。
此外,我心中又升騰起壹個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個人離家時總會留下壹點屬於他的風味;同時,就像貝格斯太太那樣,□□□□□□□□□□□□□□□,這也是完全辦得到的。
(本文有刪節)
12.概括第壹段所寫景物的特點並簡析其作用。
(4分)
答案特點:封閉壓抑,陰沈死寂。
作用:營造憂傷、壓抑的氛圍,渲染“我”孤獨、煩悶的心情。
解析敘事類文章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壹般有以下幾種:營造氛圍,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
景物的特點不外以下幾種:清逸、靜謐、和平、安寧;熱鬧、生機;蕭索、冷清、孤寂、沈悶等。
13.指出三處畫線詞語“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3分)
似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顯示人物的情態。
②表示對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 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變化。
解析要結合詞語所在語句,結合上下文全面理解。
該題難度不大。
14.聯系全文,在空格內寫壹句話,要求連貫、生動,能揭示主旨。
(不超過15字)(3分)
□□□□□□□□□□□□□□□
答案永遠隨身帶著壹點老家的氣息(原文)
解析題幹要求所寫的話能揭示主旨,考生應從文中勾畫那些能表達主旨(體現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情感傾向)的句子。
據文章2、3、8、17、18段,“我“因”初次遠離家鄉”而“最沮喪;老太太卻把壹個空盒子當作是她“最寶貴的財產”,“比皇冠上的鉆石更為寶貴”。
因為“40年前,我媽將這盒子合上捆緊,同時也將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聲響、家的氣味和家的場景統統關在裏頭了。
”據此,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15.有人建議把標題“魔盒”改為“貝格斯太太”,妳認為哪壹個合適,談談妳的看法。
(5分)
答案看法壹:以“魔盒”為題更合適。
理由:①制造懸念,吸引讀者;②作為線索,貫穿全文;③形象生動,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貝格斯太太”為題更合適。
理由:①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為題,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說中人物關系單純,以此為題,更能緊扣中心;③外國經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為題。
解析文章的標題,前人用“題者,額也”來概括其作用,因此考生可從文章的主旨、小說的主人公,寫景狀物散文的線索(結構和行文)、象征意義等角度入手。
16.賞析文中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過100字)(5分)
答案①熱愛故土,珍視親情;②淳樸善良,
解析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要註意從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以及人物的舉動等方面分析。
12分)
(1)大學教育的主旨,在於培育能積極推動民族進步的壹代新人。
“壹代新人”具有領受現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覺自律的獨立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能夠在平凡的工作中發揮其個性和才華,為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腳踏實地的貢獻。
因此,今天重提“知識分子”這壹概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並不重合。
術業有專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壹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於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壹致的各類專家,那麽,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壹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
壹旦民族的所有成員都被充分融入到社會的利益體系中去,社會的良知就將失去其表達器官,民族的命運將被無聲地操縱於資本邏輯之手。
(3)大學通識教育的壹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守護知識分子代代相繼的可能性。
而這個目標,在今天已被逐漸遮蔽了。
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
這是壹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
要限制其弊端已經非常困難。
因此,對於通識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正是壹條可以救治眼下的機械、呆板的學分制弊端的現實道路。
(4)年輕壹代的大學生不得不在市場經濟中獲得自己的壹席之地,這是十分現實的事情。
但這並不意味著壹定與誌存高遠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絕不意味著他們將來僅僅是能夠謀生或得到較高收入的專業人士。
真正的青春飽含生命的熱情,能夠運用思想、提出理想並且為實現理想而從事生命奮鬥。
(5)守護中國只是分子的繼續存在,是理解大學推行通識教育意義的必要高度。
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
(6)壹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
如果我們更關註的只是大學的當下排名,卻遺忘了在這種排名背後的真實基礎,這將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任何壹所大學,其國際排名的真實基礎,都在於有壹個卓然自立、具備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這個群體能夠為自己民族的文化發展、並僅僅因此也能為人類文明的進展作出貢獻。
8.下列對“今天重提‘知識分子’這壹概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的原因解最恰當的壹項是
A.知識分子具有獨立的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B.知識分子是與專家並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獨特含義。
C.大學過分註重培養適應社會多元職業結構的各類專家。
D.大學要註重培養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獲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答案C
解析A項原文是“在道德上自覺自律的獨立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選項“以偏概全”,擴大了範圍;B項原文“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並不重合”,選項“具有獨特含義”屬於無中生有;D項信息在第壹、三段:“大學教育的主旨,在於培育能積極推動民族進步的壹代新人”,“大學通識教育的壹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守護知識分子代代相繼的可能性”。
選項無中生有。
高考資源網
9.下列對“文化自覺”的理解不正確的壹項是
A.重視對通識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
B.重視對具有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培養。
C.註重培養大學生高遠的人生理想並激發其生命熱情。
D.註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競爭中的實力。
答案D
解析原文末段說:“壹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項在原文中找不到相關信息,屬於無中生有。
10.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壹項是
A.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於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B.通識教育的價值之壹在於突破單純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力保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
C.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 *** 縱於資本邏輯之手。
D.通識教育的推行,能夠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地位和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答案B
解析A項信息在第二段:“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壹致的各類專家,那麽,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壹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
”該項“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無中生有。
C項信息源在第三段:“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
這是壹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
”據前後文,該項“導致民族命運 *** 縱於資本邏輯之手”無中生有。
D項信息源主要在第五段:“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
”該項“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原文無此信息。
11.請用壹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答案大學應重視通識教育,培養“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