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外包已經成為發達國家軟件公司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軟件銷售額達6000億美元,其中軟件外包銷售額達500-600億美元。預計到2005年,軟件外包的銷售額將達到6543.8億美元。軟件外包的大幅增長給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較低的印度和中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已經有很多公司開始涉足軟件外包領域。目前,軟件外包產業發達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大連和深圳。以北京為例,40%的軟件企業參與外包項目,軟件行業60% ~ 70%的營業額來自外包。在上海和北京,壹個軟件外包工程師的月薪達到7000 ~ 1萬人民幣,而同等能力的軟件工程師在武漢只需要3 ~ 4000人民幣。資本的特點是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因此,大量的東部軟件公司最近壹直在準備向中部地區轉移。目前首選地區主要是武漢和Xi安。
軟件外包會給中國軟件業帶來什麽?它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機遇,也是先進的軟件開發管理流程和嚴格的軟件質量控制體系。通過發展軟件外包產業,中國軟件產業將逐步告別手工作坊開發時代,進入工程化、大型化開發領域。
為了抓住這壹歷史性機遇,我國政府正在盡壹切努力為這些軟件外包公司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政府在幾個重點城市建立了開發區,建立了壹批全新的軟件開發園區,並對入駐園區的軟件企業給予相當優惠的政策條件。但是,僅有政策條件和環境條件是不夠的。對軟件企業影響最大的是人力資源成本。能否低成本提供大量的軟件外包工程師,並在質量上滿足需求,是我國抓住這壹歷史機遇的重要條件。
中國軟件外包市場現狀
全球軟件外包市場已經達到6543.8+0000億美元。承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承包市場主要是印度、愛爾蘭等國。其中,美洲市場被印度壟斷,歐洲市場被愛爾蘭壟斷。現在,菲律賓、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加入了軟件外包的競爭。
IT外包服務是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和IT技術發展的產物。與硬件外包相比,軟件外包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印度是軟件外包的最大市場。此外,愛爾蘭、以色列和中國也是軟件外包的主要市場。
IDG統計顯示,全球軟件外包市場已經達到6543.8+0000億美元。全球軟件外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其中美國占40%,日本占10%。外包市場主要在印度和愛爾蘭等國家。其中,美國市場被印度壟斷,印度軟件業80%依靠軟件外包。印度已經成為軟件外包第壹大國。歐洲市場被愛爾蘭壟斷。現在,菲律賓、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加入了軟件外包的競爭。
雖然中國的IT外包服務市場壹直在高速增長,但到目前為止,IT外包服務的用戶群仍然很小。就IT外包服務的內容和服務方式而言,主要局限於基礎設施層面的網絡基礎設施和桌面設備的支持和維護。2003年,IT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僅為42.6億元人民幣。其中,IT運營管理外包服務規模為2654.38+0.6億,應用管理外包服務規模為654.38+0.5億,軟件外包規模為654.38+0.9億。
根據《2003 ~ 2004年中國IT服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2003年中國IT外包市場規模達到3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5%。中國軟件外包的主要目標市場是日本和美國。
趨勢和預測
BPO已經成為未來外包發展的趨勢。
合作關系和無縫集成模式將成為外包的主要方式。
外包市場高度集中。
外包市場成熟,形成了標準化的外包市場。
IT外包在行業中的深入應用
國內外包服務市場的發展趨勢是:
從不成熟、高度分散的市場到逐漸成熟、集中的市場。
國內外包市場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將成為繼印度之後新的外包產業中心。
IT外包服務結構轉型,服務向高端發展。
軟件外包大企業出現。
中國軟件外包產業要趕上印度還缺什麽?
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讓人猜測中國的軟件外包產業很快就會和印度比肩。然而,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最近對中國軟件領域進行研究後發現,中國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在軟件外包行業對印度構成威脅。首先,中國必須鞏固其高度分散的軟件業,培養獲得大型國際項目所必需的規模和技術。
目前中國在這個方向上還沒有太多的努力。
縫隙
有壹點是肯定的,中國的IT產業正在健康發展。近年來,中國的IT專業人員數量迅速增加。從1997開始,軟件和IT行業的年收入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長,2003年達到68億美元。特別是從2000年到現在,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軟件外包行業非常重要)的數量翻了壹番,達到2400多萬。然而,中國IT行業存在許多不足,使得這些變化無法得到充分利用。中國IT行業收入雖然在增加,但只有印度的壹半(印度IT行業年收入6543.8美元+027億)。中國IT產業的增長是由國內需求推動的。它的客戶大多是中小型中國企業,他們需要的是根據他們的需求專門為他們定制的軟件。中國新生的軟件外包業務僅占IT行業總收入的65,438+00%,而印度的這壹數字高達70%。雖然成本相對較低,但中國軟件服務公司的營業毛利只有7%,而世界同類公司的平均營業毛利可以達到11%,因為他們接手的項目往往規模不大,但報價相對較低。
規模
為了在全球外包產業中形成強有力的競爭,中國必須鞏固其軟件產業。中國十大IT服務公司僅占20%的市場份額,而印度十大IT公司的份額高達45%。中國大約有8000家軟件服務提供商,其中四分之三的員工不到50人,只有五家的員工超過2000人。印度的軟件服務提供商不到3000家,至少15的員工超過2000人。其中,塔塔咨詢服務公司(TCS)、Wipro和Infosys獲得了國際認可,客戶遍布全球。沒有適當的規模,中國企業就不可能吸引國際頂級客戶。因為人們通常認為小公司是風險相對較高、可靠性較低的合作夥伴。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只有65,438+02%的中國軟件服務公司認為應該優先考慮並購和聯盟。在中國軟件服務公司的經理中,很少有人有並購經驗,盡管他們的文化是
對組織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是靠這種文化去對抗新的競爭對手顯然是不理想的。相反,幾家印度公司正在考慮收購中國公司以擴大業務。
質量
行業的分散狀態使得中國軟件行業的其他問題也很突出,比如缺乏嚴格的過程控制和產品管理。中國30家大型軟件公司只有6家達到CMM級或4級,而印度30家大型軟件公司全部達到這個專業水平。調查發現,四分之壹的中國公司正在努力實施CMM質量標準,但超過壹半的公司在調查中表示,沒有必要、不可行或不值得做出這些努力。
才能
中國的軟件服務商也要加強人才管理。絕大多數中國公司不重視幫助員工成長,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將股權、培訓計劃或其他激勵機制引入人才管理。根據麥肯錫的調查,中國的軟件公司每年的離職率高達20%,而美國的離職率只有14%,雖然擁有流動性很高的it勞動力市場。
其他的
有了更大的規模和更好的人才基礎,中國的軟件服務公司將有條件解決其他問題,如在國際市場上建立可信的品牌,開發特定行業的技術,如金融和限制行業。此外,要註意保護客戶的知識產權,克服基於項目的短期效應心理,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長期服務。
參考資料:
/html news/2005/10/13/686913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