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1981年杜聿明病重,彌留之際拉住郭汝槐的手不放:妳跟我說實話

1981年杜聿明病重,彌留之際拉住郭汝槐的手不放:妳跟我說實話

1981年,杜聿明在北京病重住院,醫生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壹些老戰友得知消息後紛紛前來探望,鼓勵他要堅持,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

作為杜聿明的老戰友,郭汝槐也來到了醫院,不料病重的杜聿明忽然使出渾身力氣,緊緊抓住郭汝槐的手,虛弱地問:

“妳跟我說實話,妳當年是不是***產黨......”

杜聿明為何會這樣問?這兩人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糾葛?

要了解這壹切,恐怕要先來了解壹下杜聿明這個人!

杜聿明是陜西米脂人,於1904年11月出生在壹個地主之家。

杜聿明的祖輩家境殷實,父親又是晚清舉人,因此在當地頗有威

望。

杜聿明作為這個地主之家的小少爺,自然被父輩寄予厚望、重點培養,而他也不負眾望在學業方面小有所成。

20歲那年,杜聿明偶然得知黃埔軍校在招生,便心生了投筆從戎的想法。

然而他深知家族長輩視他為掌上珍寶,肯定不會允許他冒險參軍的!

於是他便想到了壹個計策:告訴父親自己要去北京報考大學,等離家後再改道去廣州。

父親希望兒子與他壹樣飽讀詩書,便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離家之後的杜聿明猶如壹匹脫韁的野馬,第壹次享受到了自由所帶來的快感。

他興奮地趕到了廣州,然而等他到了黃埔軍校才知道自己來晚了,第壹期的招考已經結束了。

這時,杜聿明在路上認識的壹個陜西老鄉提出來:“妳不是說書法大家於右任先生是妳父親的朋友嗎?要不找他幫幫忙?”

杜聿明馬上采納建議,請求同在廣州的於右任幫忙向學校說說情。

就這樣,杜聿明等人在於右任的幫助下,通過蔣介石獲得了補考的機會,杜聿明這才順利通過考試並進入黃埔軍校。

雖然是關系戶,不過杜聿明當時性格木訥,在校期間並沒有給蔣介石和眾多黃埔軍官留下深刻印象。

從軍校畢業後,杜聿明跟隨部隊出征,但他的起步比同期學生低很多,只混到了副排長。

而好不容易在軍中站穩了腳跟,他又因為身上長疥瘡不得不離開部隊回廣州休養,因此被同事們戲稱為“嬌少爺”。

1925年3月,杜聿明奉命到國民2軍籌辦軍校,然而不久後軍長胡景翼病死,杜聿明作為黃埔生又遭到了排擠,無奈之下只好回到陜北老家待業。

但杜聿明的黴運到這兒還不算完,因為待業期間他被壹名土豪聘請做了副營長兼第1連連長,不料後來該部隊被解散,杜聿明因此鋃鐺入獄。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杜聿明憋著壹肚子火,被釋放後,他發誓要立下軍功證明自己不是廢物,於是他準備去南京找蔣介石請求歸隊。

可還沒等他到南京,又被軍閥孫傳芳的稽查隊抓進了監獄,“二進宮”的杜聿明仰天長嘆,感慨自己與父親壹樣壯誌難酬。

但感慨過後他又想到自己不會總這麽倒黴,於是越獄成功後終於輾轉找到了北伐軍官張治中,這才歸隊。

經過這幾番波折,杜聿明以為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了,然而蔣介石卻在不久後忽然發動了“四·壹二”反革命政變。

蔣介石宣布另立中央後,武漢方面便把決意追隨蔣介石的杜聿明關了起來,打算作槍決處置。

杜聿明再次哀嘆自己命途多舛,之後趁機出逃,壹路馬不停蹄逃到了南京蔣介石面前。

此時蔣介石對杜聿明已經沒什麽印象了,但得知他千裏迢迢、歷經苦難前來投奔自己,還是感到非常滿意。

不過蔣介石只是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並沒有因此重用他,這讓杜聿明深感窩囊。

此後,杜聿明又經歷了蔣介石下野、復職等變故,壹直蹉跎到了到了25歲還沒有什麽軍事建樹。

直到1930年初,他才憑借著黃埔生的文憑以及張治中的提拔,開始了真正的從軍生涯。

1933年2月,杜聿明跟隨25師北上參加長城戰役,第壹次與日軍展開激烈交鋒,並奉命代理指揮部隊作戰(主帥受傷了)。

杜聿明臨危受命,但卻展現出了壹名黃埔高材生卓越的軍事才能,率部殲滅日軍2000余人。

從此杜聿明壹戰成名,終於在黃埔系部隊中挺直了腰板。

而蔣介石這才意識到,原來這個忠心耿耿的陜北漢子還是壹個不可多得的帥才!

於是1936年以後,蔣介石開始組建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被任命為第壹任團長。

後來,隨著機械化作戰的普及,他所率領的部隊逐漸成為了蔣介石引以為傲的主力。兩年後,裝甲兵擴編為200師,杜聿明又被任命為師長。

此時的杜聿明幹勁兒正足,練起兵來很有壹套,就連蔣介石都連連誇贊,並對他更加倚重。

1939年11月,日軍開始大舉進攻華南,並占領了我國南寧、昆侖關等地區。

杜聿明奉命率領第5軍在昆侖關反攻,由於杜聿明面對的是有著“鋼軍”之稱的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所以深感壓力巨大。

因此除了常規的排兵布陣、上槍架炮,他還制定了“關門打狗”與“圍城打援”兩個作戰策略。

“關門打狗”是集中第5軍的優勢兵力,打掉關口兩側外圍的日軍堡壘和高地,然後逐漸縮小包圍圈壹步步殲滅敵人。

“圍城打援”則是以第1師、200師正面強攻昆侖關,吸引敵人的主力來昆侖關援助,再派22師在途中伏擊前來支援的日軍。

12月18日戰鬥打響後,杜聿明胸有成竹,各個師的戰士們也士氣高漲,對敵人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經過13天的激戰,日軍被打得潰敗不堪,雖然戰況空前慘烈,但杜聿明最終還是率部奪回了昆侖關。

這壹戰後,杜聿明算是徹底贏得了全軍上下的欽佩,成為了響當當的抗日名將,也成為了蔣介石的左膀右臂。

如果按照這個路數,不出意外杜聿明會是壹位名垂青史的開國將軍,然而抗日戰爭勝利後,他的人生卻走向了另壹條路。

因為蔣介石為了私吞抗戰勝利的果實,在1946年發動了內戰,杜聿明也是積極的主戰分子之壹。

盡管杜聿明仍舊滿腔熱血,要為蔣介石戰到最後,然而國民黨卻因為不得人心,在解放戰爭的多個戰場連連失利。

到1949年初,杜聿明深感蔣介石大勢已去,卻還是垂死掙紮,直到最後決戰才被我軍擒獲。

人民群眾得知曾經的抗日英雄變成了內戰戰犯,紛紛要求壹睹其真容,並朝他丟石子、吐唾沫。

成為俘虜後,杜聿明雖然已經很落魄了,但我黨依然給予了他特殊照顧。

在戰犯管理所的那幾年,杜聿明由於身體不好,時常能破例吃到紅燒魚、燒雞和雞蛋等高端食物,每天還有壹份牛奶。

這比當時我黨的壹些幹部吃得還要好,而杜聿明正是在這樣衣食富余的條件下,度過了十年勞改的日子。

1959年,杜聿明與王耀武、宋希濂、溥儀等首批戰犯被特赦,從此獲得了自由。

後來,杜聿明又被周恩來總理關照,成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專員。

在之後的很多年,杜聿明兢兢業業,為後世撰寫了不少民國時期的珍貴資料。

到了1981年,杜聿明忽然病重住院,壹些尚且在世的老朋友得知消息後,紛紛前來探望,其中壹位人物便是郭汝槐。見到郭汝槐,這才開始了文章開頭的那壹幕!

聽到杜聿明的追問,郭汝槐先是壹楞,隨後笑笑說道:“這些陳年往事不必再糾結,妳我只是政見不同而已!”

聽了這話,杜聿明心中已有答案! 彼時兩位老人四目相對,百感交集,杜聿明怔怔地望向了窗外,而郭汝槐的思緒也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

郭汝槐原名郭汝桂,出生於1907年,是四川省銅梁縣(現今屬於重慶)人,父親郭朗溪也是晚清秀才。

後來由於科舉制度廢除,郭朗溪無緣仕途,從此郁郁不得誌。

郭汝槐出生後,父親仍然沈迷在科舉還有可能恢復的美夢中,因而時常議論時政,抨擊北洋軍閥,郭汝槐也因此耳濡目染。

12歲那年,郭汝槐隨父親去了成都,在成都高等師範附小和成都聯合中學讀書。

當時正好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各地師生都紛紛了參加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小小年紀的郭汝槐也深受影響。

1925年郭汝槐高中畢業,父親要求他報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系,但郭汝槐卻認為醫生救不了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國家和人民。

恰巧這個時候,他的堂兄郭汝棟已經是川軍師長,便建議郭汝槐去報考黃埔軍校。

郭汝槐猶豫不決,便去征求朋友的意見,朋友也建議他去廣東參軍幹革命。

於是郭汝槐就成了黃埔五期生,開始了從軍生涯。

在這壹時期,黃埔軍校的很多政治教官都是***產黨,郭汝槐也因此受到了***產主義思想的熏陶。

後來他得知自己同在軍校的好朋友袁鏡銘竟然也是***產黨員,便委托袁鏡銘介紹自己入黨。

不過袁鏡銘告訴他,由於他是郭汝棟的表弟,因此需要經過壹段時間的考驗才能加入中國***產黨。

郭汝槐表示自己可以等待,然而還沒等考驗期結束,“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就開始了。

這時黃埔軍校主持校務的吳玉章找到郭汝槐和傅秉勛,通知他們提前畢業了,盡快返回四川去。

緊接著吳玉章又提出,希望他們回去說服郭汝棟,想辦法阻止四川軍閥楊森支持蔣介石的行動,即使不能阻止,也不要給楊森幫忙。

郭汝槐接到任務後火速趕回四川,跟表哥郭汝棟說明了情況,郭汝棟表示自己不會阻止楊森,但也不會幫助楊森。

與此同時,郭汝棟卻在私下向蔣介石表起了忠心。

郭汝槐對此並不知情,認為自己完成了任務,便給吳玉章回信稱郭汝棟答應不幫助楊森。

之後,郭汝槐到處宣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痛斥蔣介石的反革命行為,成為涪陵小有名氣的紅色人物。

不過後來郭汝槐與吳玉章失去了聯絡,只好繼續留在表哥的軍營裏任職。

1928年5月,郭汝槐的好朋友袁鏡銘又聯系上了他,並介紹他加入了中國***產黨,郭汝槐激動無比。

然而不久後,袁鏡銘同誌不幸被國民黨逮捕,犧牲在了國民黨的酷刑之下。

郭汝槐得知消息後徹底崩潰,對國民黨痛恨不已,但他也因此再次與***產黨失去了聯絡。

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汝槐萌發了上陣殺敵的想法,這時表哥郭汝棟推薦他去陸軍大學繼續深造。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之後國***雙方開始攜手抗日,郭汝槐被推薦到陳誠部隊擔任14師的參謀長。

此後,郭汝槐參加了淞滬及武漢戰役、長沙第三次會戰,都立下了顯著的戰功,因此被蔣介石重用。

1945 年,蔣介石任命郭汝槐為國民黨國防部第三廳即作戰廳中將廳長。

也正是在這壹時期,郭汝槐見識到了國民黨內部的腐敗作風,對其深惡痛絕,加上對袁鏡銘之死耿耿於懷,便再次與中***地下黨任廉儒取得了聯系。

郭汝槐表達了自己想要恢復黨籍(被開除過黨籍)的想法,任廉儒就把他介紹給了董必武。

董必武摸不清郭汝槐“歸隊”的想法是否出自真心,沒有立即作出答復。

而是問郭汝槐:“國民黨最近安排妳幹什麽?”

“何應欽要我去美國任中國軍事代表團成員,我不想去,我想去延安。”郭汝槐回答。

不料董必武卻說:“妳可以去美國,多多調查壹下,繼續與我們保持聯系。”

於是郭汝槐便暫時打消了去延安的念頭,決定留在國民黨內部繼續與中***方面保持聯系。

不過這時任廉儒告訴他,鑒於他目前身份特殊,想要恢復黨籍還需要壹些考驗,組織希望他在國民黨內部搜集有用的情報。

郭汝槐為了證明自己是真心想恢復黨籍,便打算先送上壹份投名狀。

1947 年5月12日,郭汝槐到蔣介石官邸出席晚宴並匯報戰況,會上蔣介石公布了在孟良崮戰役合圍我軍的作戰策略。

郭汝槐回家後馬上將詳細的作戰部署抄寫了壹份,交給了任廉儒。

此外,他還特別交代:“這次戰鬥將有整編七十四師出戰,都是先進的美式裝備,妳提醒解放軍要小心。”

任廉儒將這份有分量的情報上交後,果然幫助我軍贏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我軍壹舉將蔣介石的王牌部隊74師全部殲滅。

翌年10月,淮海戰役即將爆發,郭汝槐在作戰會議上旁聽了何應欽的戰略規劃報告,並奉命以此為基礎制定作戰方案。

郭汝槐將作戰方案做好後,就立馬托人送到了解放軍的指揮機關。

解放軍準備渡江前夕,郭汝槐又準備將國民黨全套的作戰方案報交給任廉儒。

不巧的是,二人之間的聯絡人暫時離開了上海,郭汝槐只好委托時任上海民革主委的中***地下黨員王葆真設法將情報送到組織。

而王葆真在送情報時不幸被捕,好在他被捕前緊急燒毀了情報。

王葆真在獄中受盡酷刑,卻沒有供出郭汝槐,郭汝槐這才躲過了壹劫(郭當時並不知道這件事)。

不過壹個月後,蔣介石的心腹杜聿明察覺到了不對勁,他隱隱感覺郭汝槐與中***方面關系不壹般。

但杜聿明並沒有掌握證據,也不敢貿然揭發郭汝槐。

後來郭汝槐跟顧祝同前往徐州督戰,顧祝同責怪杜聿明不積極支援黃百韜,郭汝槐也附和著指責杜聿明。

這讓杜聿明很生氣,於是便私下找到顧祝同,說郭汝槐是“***諜”,不過顧祝同只當他是公報私仇,沒有理會他。

杜聿明看說不動顧祝同,又好作罷。1948年12月,杜聿明的軍團被解放軍團團圍住,他再次懷疑是郭汝槐泄露了情報。

月底蔣介石主持商討徐州守軍的作戰策略,當郭汝槐建議徐州守軍應向東南方向撤退時,杜聿明憤而打斷,稱郭汝槐的提議不可行。

蔣介石遂詢問杜聿明的作戰計劃,杜聿明卻要求到小會議室與蔣介石、顧祝同密談。

隨後他在小會議室對蔣介石說: “我懷疑郭汝瑰是***產黨!”

蔣介石先是大驚,而後問杜聿明有何證據,不料杜聿明卻說:

“我已經很清廉了,可郭汝槐比我還清廉,他既不好色又不貪財,日子過得非常簡樸。”

“這壹點也不像我們的作風,倒是很像***產黨的作風啊!”

蔣介石聽後氣不打壹處來,怒斥道: “妳的意思是我們的人都貪財好色,郭汝槐不貪財好色就是***產黨的間諜了?”

杜聿明沒想到自己失言戳中了蔣介石的痛處,加上郭汝槐是陳誠身邊的紅人,他也不敢過分得罪,只好再次作罷。

1949 年,郭汝槐已經成為國民黨軍第 22 兵團司令,這讓杜聿明深感不安,但又無可奈何。

當時蔣介石命令郭汝槐防堵解放軍進入四川,然而郭汝槐卻在宜賓突然起義,為解放軍進軍西南打開了壹個通道。

蔣介石這才明白,原來杜聿明當時所言並非空穴來風,但解放戰爭大局已定,他也無力扭轉乾坤了。

後來蔣介石逃到了臺灣,還不時怒罵:“郭汝槐是最大的***諜!”

新中國成立後,郭汝瑰被任命為川南行署交通廳長,次年郭汝槐主動辭職,申請去南京軍事學院任教。

1970年,南京軍事學院撤銷建制,已經六十多歲的郭汝槐便回到了四川巴縣和重慶北碚養老。

退休後的郭汝槐並沒有忘記自己作為***產黨人的使命,不僅主動為重慶警備區的幹部教授英語,還義務幫助重慶警備區組織民兵演習。

後來郭汝槐又耗時十多年,主編了《中國軍事史》、《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等巨著,填補了中國軍事科學研究的空白。

不幸的是,1997年郭汝槐在去重慶江北機場的路上不幸發生了車禍,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0歲。

至此,這位有著神秘色彩的中***特工結束了曲折而又壯烈的壹生!

杜聿明和郭汝槐作為國民黨的兩位高級將領,在蔣介石發動內戰時,杜聿明選擇助紂為虐,而郭汝槐選擇了追隨***產黨。

這樣的壹念之差,造就了兩個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結局。

杜聿明在彌留之際,還不忘追問郭汝槐是何時追隨***產黨的,可見他對於自己敗北壹事,還是心有不甘的。

然而不管他是否甘心,壹個更嶄新、更和平、更強大的新中國已經證明,由***產黨帶領中國是 歷史 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