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學而第壹講的是什麽思想

學而第壹講的是什麽思想

講的思想是: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註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後經常實踐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出處:《論語·學而》——戰國·孔子及其弟子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壹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

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壹句壹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麽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裏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采用。

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采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壹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裏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壹步說,即使社會不采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壹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