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中國歷史上都有是紅色資本家

中國歷史上都有是紅色資本家

董竹君,1900年生於上海,父親是洋車夫,母親是洗衣女傭。13歲時為替父母還債,被迫滄為青樓賣唱女。14歲逃出火坑,與革命黨人夏之時東渡日本,貴為督軍夫人。29歲因不滿夫權統治及封建家庭桎梏,毅然再次出走,拋棄榮華富貴,白手起家,獨立撫養著四個女兒,被譽為“中國的娜拉”。35歲時在友人的資助下,創建了錦江飯店,並擔任飯店首任董事長兼經理。新中國成立後,董竹君將錦江飯店的全部資產捐獻給國家,被譽為“紅色資本家”。1997年12月,98歲的世紀老人董竹君安然逝世。

1911年的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但袁世凱竊取大權,暗殺新黨領袖宋教仁,大批革命黨遭到鎮壓,被迫轉入地下,繼續籌劃討袁的二次革命。現在上海的福州路就是當年上海紅燈區的四馬路,是當時革命黨人經常出沒的地點之壹。燈紅酒綠的妓院是他們舉行秘密活動的最安全的地點。

前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時是這裏的常客。他早年留學日本,後來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以新軍軍官身份領兵起義,被推為革命軍總指揮,為實現中國內地的政治變革立下了赫赫功勛。

在這個嘈雜的煙花柳巷,夏之時與少女歌伎董竹君相遇了,她的容貌和歌喉令夏之時怦然心動。董竹君1900年出生於上海的壹個窮苦家庭,父親是拉黃包車的人力車夫,母親是給人家做粗活的娘姨。由於家裏太窮無法維持生計,父母只能把她賣到青樓。董竹君當時只有十三歲,年齡太小,按照行規她只需賣唱,不必賣身。而如今,這個少女已經長大,出落成了俏麗動人的紅牌歌女,老鴇要依靠她的肉體去賺取更多的錢財。而不出賣身子和脫離火坑的唯壹途徑就是嫁人,聰明伶俐的董竹君存下了壹份心思,開始在客人裏挑選能夠托付終身的對象。青年豪傑夏之時正是在這個時刻走進了她的視線,使她感到異樣的溫暖。面對著這個身材高大、英俊豪放的革命誌士,董竹君情竇初開,心裏滿滿的都是愛的幻想。

不久,袁世凱以三萬大洋懸賞夏之時的人頭,他只能藏身於日本租界的旅館。董竹君冒著危險前去看他,夏之時在生命朝不保夕的時刻也十分渴望來自女人的關愛。1914年春末的壹個深夜,董竹君丟棄所有的珠寶首飾,從堂子裏逃出,投入了夏之時火熱的懷抱。

由於董竹君出身青樓,他們的結合遭到了許多革命黨人的反對,而夏之時壹意孤行,兩周後,他們在松田洋行裏舉行了儀式簡單的婚禮。當時,夏之時二十七歲,董竹君只有十五歲。董竹君化了妝梳了頭,還穿了壹身白的紗裙;夏之時也穿了筆挺的西裝、打了領帶,從他們的服裝也能反映出當時他們思想的基礎是比較新潮的。

幾天後,董竹君與夏之時就踏上了去往日本的旅途。他們興奮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到了自由的無限美好。在日本,董竹君生下了他們的第壹個孩子,還在家讀完了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全部課程。這六年是他們婚姻當中最美滿最甜蜜的六年。夏之時在那時候從事推翻袁世凱的工作,董竹君就利用這個機會讀書。董竹君真正的文化、還有後來她很多開明的思想,應該說源自在日本讀書的這六年。

因夏之時父親病危,董竹君不得不與丈夫壹同回國。而此時的國內,到處是軍閥火並的混亂局面。不久,董竹君又獨自帶著女兒經過五天的長途跋涉,由重慶回到了四川合江夏之時的老家,從此卷入了舊式大家族的復雜生活。

由於董竹君低賤的青樓出身,夏之時的家人起初對她冷眼相待,幸虧她早有準備,預先購買了大批洋貨作為禮物,分送全家上下,籠絡人心,這才換來了壹些笑臉。此後,董竹君憑著自己治家的才幹逐漸爭得了尊嚴與地位,夏家為此決定重辦婚禮,以確立她的合法地位。在壹個精心選擇的日子,夏家張燈結彩、殺雞宰羊,董竹君帶著大女兒第二次拜堂,行了結婚大禮。

1919年,夏家遷居成都。這時的夏之時突然被解除軍權,意誌的消沈使他逐漸由壹個革命者轉變為守舊的鄉紳。這個辛亥革命的老將不僅對董竹君連生四個女兒非常生氣,還對董竹君熱心社會事業深感不滿。老實說,董竹君那個時候很能幹、很多見識,可以說比他更好壹些。在社會上人們對董竹君的贊揚比他多,夏之時下意識地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比自己更能幹。董竹君容忍了這壹切,壹方面她希望丈夫能夠恢復當年那種革命青年的朝氣,另壹方面她也懷著壹種深深的感恩感德,畢竟是夏之時把她從火坑裏拉出來,給了她壹個重生的機會。

然而,夏之時開始以搓麻將和抽鴉片度日。後來,董竹君雖然生下壹個男孩,但夏之時重男輕女,不允許四個大女兒讀書。壹次為了壹點小事,他竟然掏出手槍來威脅董竹君,董竹君傷心絕望。這樣的侮辱漸漸成了家常便飯,夏家的空氣越來越令人窒息。1929年,為了改變生活現狀,董竹君毅然放棄了華貴和富裕,帶著四個女兒回到上海。這個離家出走的壯舉轟動了成都,成為壹條小報哄炒的熱門新聞。

在上海的復興公園,相約而來的夏之時和董竹君進行了壹次長談,最後協議暫時分居五年。董竹君懷著沈重的心情踏上了談判小屋的樓梯,她走上樓梯想,假如五年之後雙方誰都沒有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那麽就跟他離婚。可走到壹半的時候,她腿軟了。假如真離婚了自己怎麽辦?孩子怎麽辦?轉念又想再不離婚的話,將來的所有都會完了,所以她又重新站起來。坐下又重新站起來再走上去,董竹君下了決心談不好的話就和他離婚。就是在這時候,夏之時說了那句話:妳要跟我夏之時離婚的話,妳將來在上海灘站得住的話,能把這個女兒養活養大,不要說受教育了,我在手板心裏煎魚給妳吃。

離婚後的董竹君帶著四個孩子苦度歲月,生活的艱辛有時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為了撫養孩子,她整天出入於當鋪。1930年春末,董竹君向朋友借錢創辦了群益紗管廠,眼看事業慢慢紅火起來,不料廠房卻被日軍飛機炸為壹片廢墟。而這時,夏之時仍不斷寫信勸說董竹君回來,甚至想出壹些荒唐的謀害計劃。他甚至想找上海舊社會比較有名的人物像範少傑、戴季陶,希望他們把董竹君裝在麻袋裏扔到河裏頭。但恰恰戴季陶、範少傑這些四川軍閥都很尊重董竹君,把這些計謀原原本本講給董竹君聽了,他們都批評夏之時,說他是壹個糊塗蛋。

不屈不撓的董竹君經過壹番策劃再次籌集資金,於1935年3月創辦錦江川菜館。董竹君周旋於權貴大亨之間,同時又秘密掩護***產黨人。她活得從容而又美麗,贏得了人們的廣泛尊敬。1951年,公私合營時,董竹君主動把當時價值三千兩黃金的錦江菜館和錦江茶室奉獻給了國家,在長樂路上的華懋公寓裏改建為享譽全國的錦江飯店,吸引著八方來客。此後,董竹君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享受了半個世紀的榮譽。而就在同壹年,董竹君的前夫、辛亥革命的功臣夏之時卻被當做陰謀策反的土豪劣紳判以死刑,夏家遭到了滅門之災。董竹君與夏之時的恩恩怨怨終於畫上了壹個悲劇性的句號。

夏之時生前,董竹君從沒有對孩子們說過壹句他的不好,只是說他脾氣非常暴躁、非常古怪,夏之時與董竹君正式離婚以後,等了六年,才另外跟壹個姓唐的中學老師結婚了。他壹直認為董竹君有壹天還會回心轉意。的確,在董竹君與夏之時之間似乎壹直還存在著藕斷絲連的微妙感情。就在董竹君離開夏之時二十年後,聽說上海置身於解放軍的包圍之中,夏之時還從四川來信力勸董竹君到四川去躲避兵災。而董竹君這邊也壹直把她和前夫的結婚照放在臥室的床頭,每天夜裏,她都要獨自面對這個曾經賜給她幸福和苦難的男人。帶著這些甜蜜而沈重的回憶,她孤獨地走過了整整壹個世紀,1997年12月,董竹君在北京安然逝世,享年九十八歲。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