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文成公主帶進吐蕃的是什麽?揭秘文成公主的嫁妝

文成公主帶進吐蕃的是什麽?揭秘文成公主的嫁妝

支持婚姻的政策壹直備受爭議。認為男人打不過,就把女人叫出來。歸根結底,政治是軟弱的表現。當然,自秦漢以來,民本政策貫穿中國歷史,遊牧民族與中原文化壹直處於較量之中。在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親邊縣表現出了傑出的政治智慧。

親唐政策遠沒有西漢初年的匈奴那麽奴性。最著名的人物是文成公主,皇族之女,原名李艷兒,生活在公元625年至680年間,恰好是初唐轉入盛唐的歷史時期。文成公主聰明漂亮。她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懂得禮貌,對佛教深信不疑。她敢於順從唐太宗的意誌,遠嫁吐蕃,顯露了她剛正不阿的豪邁本性。要知道,吐蕃不在江南。住在這麽偏僻的地方,無異於洗心革面,脫胎換骨。

恰好李世民有吞吃八廢的政治報復,他主張壹門親事等於十萬兵。唐貞觀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40年,約定各大部落的松贊幹布派遣使節到長安,最大的任務就是娶妻。為了嫁給當時的世界壹流強國——大唐,松贊幹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供他使用的禮物包括:5000兩黃金和數百件珍寶...唐太宗答應結婚的直接原因是政治;不是金銀珠寶。平心而論,松贊幹布是西藏歷史上的英雄。他崛起於雅魯藏布江中遊的雅礱江谷。只是在藏區統壹後,他才登上贊帕(君主)的高位。當然,唐太宗會在他身上下重註。就這樣,十幾歲的文成公主自告奮勇成為松贊幹布的正式妻子。那壹年,松贊幹布剛剛25歲。

唐朝貞觀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泰王的堂弟李道宗和吐蕃婚禮使臣陸東贊的陪同下離開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幹布親自在白海(今青海瑪多)迎接,謁見道宗,行女婿之禮。之後帶文成公主回到邏輯——邏輯,也就是現在的* *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年,壹直受人尊敬。據《吐蕃王朝世襲鏡》等書記載,文成公主入藏時,禮儀極其隆重,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嫁妝極其奢華。據說嫁妝清單裏:釋迦牟尼佛像、珍寶、玉書櫃、360卷典籍。再加上各種金玉飾品。我們還贈送了各種烹飪食品,各種圖案的錦被,300種占蔔經典,60種辨別善惡,建築和技術的書籍,65,438+000種治療處方,4種醫學書籍,5種診斷方法,6種醫療器械...我們還攜帶了各種谷物和蕪菁種子。

按說以上物品都有嚴格的知識產權。比如西漢公主嫁給匈奴時,禁止攜帶蠶種、絲綢、瓷器等器物。即使在唐朝,瓷器和絲綢的生產技術也是官方壟斷的。偏偏文成公主能被大量擡到青藏高原,這本身就是朝廷的寵愛和信任。

生活安定下來後,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開始履行職責。他們非常努力地為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美,讓松贊幹布仿佛聞到了仙音。他對樂師和音樂贊不絕口,選拔了壹批有聰明資質的少男少女向漢族樂師學習,使漢族音樂逐漸傳遍吐蕃全境,流入吐蕃人心中。

後來文士也開始工作了。他們幫助整理了吐蕃的相關文獻,記錄了松贊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政治走出原始,走向正常化。松贊幹布欣喜的同時,命令大臣貴族誠心拜文士為師,學習漢文化,研究他們帶來的詩書。他還把壹批貴族子弟千裏送到長安,進入唐朝各國,學習詩詞書籍,把漢族的文化帶回吐蕃。

文成公主把農業技術人員帶到吐蕃,把從中原帶來的糧食種子播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後精心灌溉、施肥、除草。收獲的季節來了,莊稼的健壯和驚人的高產讓吐蕃人瞪大了眼睛。由於當時吐蕃人也種植了壹些青稞、蕎麥等作物,但由於管理不善,往往只種不種,所以產量極低。他們不得不佩服漢族農業技術人員高超的種植技術。在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啟發下,農業技術人員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農業技術,使他們在遊牧的同時收獲大量糧食。尤其是在植桑養蠶的技術傳給他們之後,吐蕃逐漸有了自制的絲織品——這種技術是跨時代的創舉。

唐太宗李世民死了,他的兒子是唐高宗。唐朝新皇帝冊封松贊幹布為徐校尉、西海郡王,並派特使送去大量金銀、帛、詩書、谷種,還特意給文成公主送去飾品、化妝品,以示鼓勵和對她功德的關懷。松贊幹布寫信感謝他,並忠實地說:天子登基之初,如果他的副手們不忠誠,他們應該是勤兵去國家除掉它。並獻上十五種珠寶,請留在太宗墓前以示哀思。松贊幹布的忠心感動了唐高宗,封他為客王,賜他三千匹彩帛。吐蕃使者到達長安後,大開眼界。唐高宗高興了,就向他請教釀酒、碾米、造紙、制墨、制石的技術。唐高宗同意了。唐朝與吐蕃的關系,在文成公主接觸的基礎上,達到了水* * *的巔峰。

唐朝永輝元年,也就是公元650年,松贊幹布死後;文成公主壹直生活在* * *。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人民愛戴。她設計並幫助建造了大昭寺和大昭寺。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制粉、紡織、制陶、造紙、釀酒等技術陸續傳到吐蕃;她帶來了詩歌、農書、佛經、史書、醫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與漢族人民的友好關系。她帶來的釋迦牟尼金佛像至今仍被藏族人民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