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壯族祭祀祖先、倚歌擇配的傳統節日。
三月三(壯族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壹。三月三(壯族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歌婆節或歌仙節,是壯族祭祀祖先、倚歌擇配的傳統節日,是壯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生活環境下,經過日積月累而慢慢形成的壹種具有壯族特色的傳統節日。
壯族三月三主要流傳在武鳴區東部羅波鎮、兩江鎮、陸斡鎮、馬頭鎮以及武鳴區西部的鑼圩鎮、靈馬鎮。2008年10月10日,由武鳴區文化館申報的“三月三”歌圩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100。
壯族三月三的傳承價值
武鳴區壯族三月三歌圩作為壯民族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具有壯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民族性、歷史性和民間性,是反映武鳴區境內壯鄉人民的風土人情、民智民風、婚嫁習俗的文化載體,是壯鄉人民追溯歷史、回味過去、維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紐帶。
武鳴區壯族三月三歌圩承載著壯族先民民俗文化信息,宣傳壯族文化底蘊,壹定程度上具有傳承民族性格,宣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情感,加強民族團結,維持社會和諧發展的文化遺存價值。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月三(壯族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