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什麽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什麽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在壹定的區域內,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推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推進城鄉壹體化進程的壹項系統工程。

它是對土地綜合整治的繼承,更是對土地綜合整治的突破創新:①更加著力規劃壹個區域的發展功能,從整體上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

②更加著力城鄉統籌發展,將以往單壹的田、水、路、林、村、城割裂開來或把各項工程分開實施的土地整治活動,擴展為把城鎮和鄉村放在壹個整體的治理空間下,找準限制因素,補齊設施短板。

③更加著力延展土地整治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結合“土地整治+”,註入新型業態,發掘新增長動能。

④更加著力以人為本,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通過土地生態整治和土地文化修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⑤更加著力按照國土空間整治的目標,建構全域土地整治的內容結構和框架體系,統壹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同體。

全域特點整治的治理機制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壹)區域全域性管理

以往的土地整治主要是對農用地整理、補充耕地數量,局限於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增加耕地面積的單壹目標;對區域社會經濟條件、自然條件、生態環境、人口與政策條件等因素缺乏考慮,對土地資源的適宜性、節約集約用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格局的優化及生態環境的改善等缺乏較為成熟的研究。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及國家政策的引導,土地整治逐步告別傳統模式向“追求耕地數量、質量及生態管護”的“三位壹體”的全面管護發展,促進了土地整治總體功能的轉變和土地整治多功能性的突出,實現了土地整治對象的擴大,由單純的農用地整治擴大至建設用地整治(工礦廢棄地、城鄉接合部建設用地),整治手段由粗放型向考慮景觀生態學的精細型轉變,充分挖掘用地的整治潛力,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全域土地整治是新時代土地整治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推進土地整治範圍由單壹獨立的項目區向區域全域性轉變,借助行政區劃或功能區劃定位土地整治對象,更好地避免了土地整治在區域內各項目區建設內容重復、互相不協調的現象。

(二)全域多樣性治理

全域土地整治需打破城鄉土地管理方面的差異性,將城鎮和鄉村放置於壹個整體的地域空間進行土地整治工程布局,使生態系統保持結構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有效性,進而統籌“三生”空間用地的配置。“全域”旨在強調地理環境與資源要素間的系統整合,基於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格局的視角,借助土地整治項目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空間配置。全域土地整治旨在營造健康的土地環境,註重對生態安全格局的研究,致力於打造景觀生態型土地整治。全域土地整治中基於生態過程優先規劃生態基礎設施,打破用地指標捆綁土地整治的現狀,消除整治工程條塊分割,強調山水格局的連續性與整體性,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系統。

(三)全域政策性規劃

全域土地整治應堅持與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新城鎮體系、產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和生態修復等方向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實現全域土地整治的統籌部署,基於土地自然過程,診斷問題,分步實施,分期推進,以此制定中長期規劃和短期實施計劃,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格局。采用“反規劃”理念以優先規劃和設計生態基礎設施的方式,認清資源環境中“長短板”,註重生態環境和生態過程,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來指導區域空間發展,其對全域土地整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致力於打造全域規劃、精細設計、綜合整治。全域土地整治能較好地解決快速城鎮化對資源高速耗散、城市空間無序蔓延和空間利用低效等資源承載能力趨緊、生態安全與糧食安全問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城鄉壹體化建設,有利於“三生”空間的合理配置和國土資源的空間布局優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能夠有效解決土地整治轉型適應生態國土建設的重要問題,其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四)全域多功能實現

以全域視角編制土地整治規劃,能綜合考慮全區域的光、熱、水、土、生物、勞動力、資金、生產資料等具體條件、生產發展特點和現有基礎,根據市場和國民經濟需要等情況,有利於達到地盡其利、物盡其用的最大經濟效益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全域土地整治的實施,在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節約集約土地、增加耕地數量和提升耕地質量、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等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就。如浙江省常山縣從區域與整體融合的角度出發,連片謀劃核心區域,規模開發利用與空心村整治相結合,將土地整治項目配合城市建設與旅遊開發進行,進而推進全域整治,墾耕地後備資源7671畝、旱改水資源5988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後備資源6695畝,農村土地綜合整治2000畝;墾造水田及旱改水百畝以上新項目達到8個,面積達1861.287畝。浙江省吳興區八裏店鎮南部片區借力全域土地整治,7年形成3大現代農業園區,書寫綠色田園版圖。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抓手,打造6.8平方千米的功能稻谷產業園、6平方千米的瓜果蔬菜產業園、3.67平方千米的特種水產養殖園;完成復墾面積1153畝,其中復墾新增耕地995畝;項目新建農戶安置,建新區總面積為1575畝,搬遷農戶1325戶。項目區還實施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實現了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占補平衡有余。浙江省海寧市開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適應新時代耕地保護和農村土地利用新要求;《關於組織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了2018~2020年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確保實現新增永久基本農田調優指標4萬畝(力爭5萬畝)、新增耕地占補平衡指標1萬畝、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1萬畝的工作目標;並規定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要以村土地利用規劃為依據,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節約優先”總原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農村壹定區域內依托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平臺,有效整合利用各類涉農資金,對區域內的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實施全區域綜合整治,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形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的空間形態和集約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上海市“郊野單元規劃”的創設來源於“兩規合壹”等壹系列創新實踐,在此基礎上,結合土地整治規劃、相關配套政策及區域平衡與綜合調控,指導郊野地區全域統籌戰略的實施,推廣“多規整合、政策融合、資金疊合和項目集合”的全域全地類的實施性、策略性空間規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