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在詩中寫到“兩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所指的是《送無可上人》這首詩。
原文: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譯文:雨後初晴,圭峰上蔚藍天空格外新鮮,我們為草堂寺無可上人送行。在蛩鳴的秋天,他帶著麈尾,離開了寺院,暫別了親人。潭水中倒映著他獨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樹邊休息。最終他應煙霞之約,把天臺山作為近鄰。
擴展資料:
詩題中的無可上人是賈島的堂弟,寫出了送別時的所見所感。“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雨後初晴,圭峰上蔚藍天空格外清新,詩人為草堂寺無可上人踐行。
這首詩的“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是賈島三年所得,寫出了無可上人的獨行後的經歷,應該是詩人的想象,這成為了全詩最著名的兩句,也是千古傳頌的佳句。
字裏行間都寫出了詩人對堂弟的不舍之情,開始兩句點出了時間和當時的環境,詩人看著堂弟遠去,心中的不舍難以言表,想象著堂弟孤獨的身影穿梭在山林之中,那種復雜的情緒無法宣泄,只能在詩句中用看似客觀的句子表現出來。
但是這文字後所蘊含的感情卻是深厚的,那種畫面烘托出了無可上人壹個人的孤獨與無助。本來詩人是和堂弟壹起去赴煙霞之約的,但是因為去不了,心中對堂弟寄予了關懷與期望。
百度百科-送無可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