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米網盤和華為網盤
作為註重生態鏈的兩家公司,小米很早就做了自己的網盤,名叫“小米雲服務”。使用過小米手機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小米雲服務主要是配合小米手機存儲照片、短信、應用程序等等,搭配小米手機還是很好用的。
華為在大力發展手機業務後,為了能讓手機體驗更好,同樣也做了自家的華為雲,而且近兩年在這方面的精力付出越來越多。特別是在5G到來之際,華為雲服務的競爭力越來越強,不僅儲存效率很高而且還不用開會員之類的。
並且小米創始人雷軍與金山也有很深的淵源,大家不知道小米雲應該聽說過金山雲吧。因此無論是華為和小米,對於他們而言,做過網盤並不是什麽難事兒,只不過他們暫時還沒太重視這塊。
二、 為什麽不願意做網盤
幾年前,這個市場上從來不缺做網盤的公司,知名的不知名的都有,但時至今日大多都已放棄。原因很簡單,這領域開始不難,要想走遠卻不容易。因為做網盤成本太高回報卻很低,極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市面上如果做網盤的公司太多,不僅會浪費公司的資源,同樣也是對公***資源的浪費。畢竟像網盤這種東西,呆滯率太高了,使用者將資源放到網盤後根本不會隨時下載,而這些為了裝資源的服務器卻要不停地運行。
總之,個人也覺得,像網盤這種產物,還是越少越好,但是壹定要穩定。不要半途而廢就好,像以前我就用360網盤, 但是有壹天它突然發來壹條信息說馬上就要關閉了,導致我那麽多資源根本沒地兒放只能放棄。
像華為小米現在都有自己的雲服務,雖然沒有百度網盤那麽出名,但是在他們各自的生態鏈也算體驗不錯,只希望將來收費不要那麽誇張就好。
其實做網盤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盈利!
前兩年360、網易、騰訊紛紛關閉自己的網盤業務(類似),壹時間搞得人心惶惶,都在靈魂拷問,到底還有沒有靠譜的網盤可以使用,每壹家都是不盈利了就把用戶丟下,很多人來不及下載資料,就這樣沒了。
所以到現在為止,只有百度網盤還在正常運行,但是也處於虧損或者半虧損狀態,前段時間還想利用用戶的磁盤空間來存儲,美其名曰“空間利用,磁盤***享”這件事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最後不得不道歉更正。在網盤會員數量不夠,沒有壹個新的盈利點的情況下,作為國內最大的網盤——百度網盤都是這幅德行,試問這燙手山芋小米和華為拿來做什麽?
小米和華為也有類似的雲服務
實際上小米和華為也有自己的雲服務,不過這個微雲跟百度網盤有點區別。非要區分的話,這相當於是小米賬號或者華為賬號的雲空間,類似與蘋果的ICould,從實際的體驗來說,還更方便壹點,但這也有限制,那就是跨品牌使用,所以這種網盤是為自己的客戶提供的壹種服務,提升體驗和綁定用戶的,並不像百度網盤那樣對所有消費者都公開。
並且跟百度網盤類似,小米和華為的雲空間也是有限量的,比百度的2T還小,通常只有幾十G或者幾百G,不過在下載上傳速度上沒怎麽做限制,這說明這兩家都在控制總磁盤的投入。畢竟像百度那樣,壹個賬戶分2T的空間還是有點吃不消,這壹筆投入和開支還是天文數字。
網盤的用戶痛點和企業之間的盈利點始終沒能平衡
網盤這種玩意使用頻率不高,但又不能沒有,比較碎。所以平時也沒多少流量,廣告上也沒多少油水,但磁盤要壹直運行,還要物理災備等,所以每壹個用戶的2T空間都是壹筆不小的投入(可以參考私有雲的價格),如果企業用戶或者VIP用戶達不到壹定數量,那就會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
所以很多人噴百度網盤限速,其實這是最不應該噴的百度項目,因為人家壓根就沒賺錢,試想壹下,百度網盤哪壹天宣布關閉,那會是什麽情況,隨時帶個移動硬盤?體驗會大大降低。
所以目前來看,華為和小米都不會涉足這壹行業,壹是沒多少用戶,二是不盈利,即使推出,也是以租私有雲的形式出現。
肯定有做,只是推廣力度不壹樣
因為這事不掙錢
不收費肯定賠錢,收費的話用戶不滿意。比如我,買個威聯通或者群輝配壹個小米智能插座它不香嗎?自己的私人雲儲存,上傳下載速度和空間都不受限制,平時不開機,需要的時候手機控制小米插座,自己就打開了。壹臺設備用壹輩子也不會壞掉,我為啥要花錢買那不好用的雲盤呢?
現在小米也在像這個方向發展,但是進度很慢。人家精力不在這方面。
因為網盤技術含量太低,耗費精力,人力,財力,而且不能形成生態環。
因為投入和回報不壹定成正比
因為有金山網盤啊,服務器不要錢啊,
小米也有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