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海灘風景區
紅海灘風景區坐落在大窪縣趙圈河鄉100平方公裏的葦田濕地內。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依托,以舉世罕見的紅海灘、世界最大的蘆葦蕩為背景,是壹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遊系統。現已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完成了初期開發項目,包括遊客接待中心及紅海灘碼頭。
遊客接待中心有賓館、餐廳、溫泉洗浴、會議室、多功能廳、清吧等設施,為現代三星級標準。壹座別致的生態型擬木式仿古建築,被面積達2.3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所掩映,湖島上錯落著7座小型別墅,內部裝飾均為四星級標準。人到其間,或者泛舟於碧波,或者垂釣於庭榭,都是壹種全新的感受。
紅海灘碼頭坐落在遼河三角洲的入海口處,距遊客接待中心18千米,是全國乃至全球惟壹壹處在泥灘上建起的木結構、木樁基礎、承臺式仿古建築群及純木制旅遊景點。該碼頭的“九曲廊橋”全長680米,由519根木樁支撐,自岸邊逶迤而行,直探進海中。木制平臺面積高達2000余平方米,由1998根木樁在灘地上傲然拔起,舒展地臥在波濤之上,餐廳、遊廊、清吧、茶座錯落其間,潮起潮落時,沖擊出壹派罕見的海上風光。別樣的海上休閑,別有壹番滋味在心頭。
2、蛤蜊崗風景區
渤海遼東灣的萬頃碧波,遮掩著數不盡的珍奇異寶。盤錦市西南部的二界溝海邊的蛤蜊崗就是壹處神奇的所在。乘坐漁船,來到蛤蜊崗上,等潮水漸漸地落下去,壹片金色沙灘從海水中顯露出來,挽起褲腿,甩掉鞋子,光腳踩上松軟的沙灘,令人有說不出的爽適與愜意。
蛤蜊崗以盛產文蛤而著稱。所產文蛤味道鮮美、個體肥碩,飲譽海外,行銷到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隨著潮汐隱現,這裏文蛤世代繁衍、密布如星、俯拾即是,此外還生長著四角蛤蜊、藍蛤、白蜆子、毛蚶子、海螺、扇貝、竹蟶等多種貝類,素有“渤海蛤庫”之稱。
3、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區
盤錦鼎翔生態旅遊區隸屬於遼寧省盤錦鼎翔集團,位於盤錦西郊,距盤錦火車站13公裏,距盤錦港50公裏;穿越場區的中新、石新公路與102、305國道和京沈高速公路相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公路、鐵路和海上運輸都十分方便。遼寧省盤錦鼎翔集團是集水稻種植與加工、橡塑機械制造、鍋爐及壓力容器生產、建築安裝、水產養殖、種子繁育、警犬馴養等多種產業為壹體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
4、盤錦湖濱公園
盤錦湖濱公園座落於盤錦市雙臺子區西端,古地面積167公頃,建築面積1.69公頃,水域面積67公頃。盤錦湖濱公園采用傳統造園手法,堆山砌石,建有各式亭閣,輔有寬敞的草坪,種植各種花草樹木,使其四周綠樹成蔭,小溪流水,鳥語花香,燕飛蝶舞。整個園內設計典雅新巧,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是遊客閑暇休息,觀賞湖濱景致的好去處。湖濱公園劃分為動物園、遊樂園、百花園、水上遊樂區等八大景區。
5、盤錦張氏墓園
地處東風鎮葉家村鏡內,占地面積25畝。張學良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二伯父張作孚均葬於此。解放後,東風鎮政府先後兩次***投資 300萬元,重新修建了圍墻,門樓等設施。目前,東風鎮政府決定對“張氏墓園”進行擴建,擬修建“張學良衣冠冢”1個、牌坊1個、水上公園1個、停車場1 處、其他娛樂設施3處。所需資金1,000萬元。實行對外招商***同投資、***同受益。
張氏故居遺址:張氏故居系張學良的祖居之地,地處東風鎮葉家村北約壹公裏,清道光年間,張學良高祖張永貴從河北遷到東風鎮時就選中了此地。故居分東西兩處,相距1米左右。東西各5間正房。張作霖成為東三省巡閱使、安國軍總司令、陸海軍大元帥時,曾投巨資對故居進行建設。鼎盛時為兩座四合院,車馬成群,十分勢派。“九·壹八”事變後,故居被日寇拆毀,至今為壹片廢墟。故居遺址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6、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
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境內,面積8萬公頃,1987年經遼寧人民省政府批準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白鶴等珍稀水禽和海岸河口灣濕地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