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如果說水至清則無魚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那麽人至清則無友是否就是社會選擇的結果呢?魚在相對渾濁的水中可以躲避天敵的來襲,得以棲身繁衍;而人在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的海洋裏也只有隨波逐流才能在社會中謀得壹角天地。我想這句話的本意也大抵如此吧。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不妨也可這麽理解,魚和友也是人類憑空添加的壹種欲望罷了。尋求清凈,清凈達到,為何要繼續怪罪河水清而無魚了呢?因為有欲!清清的河水中如果有魚遊其間,該是壹幅多美的風景啊; 堅持了為人的真性情卻又為何要擔心因此而失去了朋友?因為有欲!生怕失去了與朋友有關的其他東西,例如直接的利益、如可利用的社會關系!水至清則無魚,但卻有清凈在裏面;人至清則無友,那些酒肉朋友,那些表面熱火,背後裏捅刀子的朋友,我想還是少些為好。
交友的時候也不是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嗎?相互無有所欲,清清寡寡的。有時間了聚壹下,談談心。忙起來壹年不聯系也不以為杵,見面後依然是清風徐面;壹方有難了,另壹方傾力幫助,得助者受之自然,授於壹方也失之泰然;說的是肺腑言,行得是真性情……
這樣的友情不會因貧賤而變遷,更不會覺得因時間而淡漠。這樣的朋友現在有嗎?或許並不多、或許就是身邊。但我想隨著年歲的增加、閱歷的豐富,人會越來越需要這樣的朋友的。
想到此,心中豁然開朗,水至清才能接近自然,人至清才見人間真情。那麽水至清又何苦無魚、人至清又何苦無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