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們常說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實這話壹點兒也不誇張,作文在高考語文占分高達60,超過了整個語文總分的三分之壹,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視,把握每壹次寫作文的機會。下面要給大家分享的是2020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範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學寫的,再來和自己對比壹下,找找差距,繼續加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中國江蘇網2月22日訊“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昨天,揚大迎來新學期第壹堂課,課堂呈現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課禮”。大學作為傳播、研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之壹,記者采訪獲悉,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倡議師生從開學第壹課開始重拾課堂禮儀,這壹“新鮮”事引起師生熱議。
某報就此開展“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征文活動,請以讀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給報社(統壹稱《復興時報》)”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的專欄編輯李明寫壹封信,就這壹新鮮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暢談親身體會。
要求:自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文題解析
材料引述的新聞事件指向壹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學校在進行教育活動時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滲透進細小的活動中、不經意的環節上,使之成為春風化雨、歷久彌新、令人回味無窮的育人“利器”。
首先,要準確理解“上課禮”這壹現象的內涵:
“上課禮”承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倡禮儀課堂其實只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壹小步,應從課堂到生活都要貫徹文明禮儀。
尊師重教是壹個傳統美德,恢復“上課禮”這壹優良文明禮儀,可以營造出壹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加強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於建設和請的師生關系。
“上課禮”不是壹種機械的形式,它承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大學教育應是做文明人和專業知識的全面教育。讓其回歸課堂既是對教育的反思,又是壹種查漏補缺,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註重行為文明的細節,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課前互相致禮,重拾“上課禮”就是讓美好的記憶回歸,讓大家再次學會敬畏。
其次,從文體上看,參加的報社專欄的討論,立論也好,駁論也罷,或者講述自己的故事,都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同時,書信的格式、用語要求,也不能有所忽視,這實際上是考查應用文體的寫作能力。
佳作賞析:
以禮儀之光照亮成才之路
——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
敬愛的李編輯:
您好!
近日,揚州大學新學期的課堂上出現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課禮,引起人們熱議。對此,我認為,重拾上課禮,是教導大學生要尊師重道——這不僅是重拾了上課禮,更是在重拾中華優秀禮儀,我認為應通過優秀禮儀的回歸對學生進行精神的培養,照亮他們的成才之路。
(簡引材料,亮明觀點,快速入題!)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便知禮節,懂孝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交流日益減少,禮儀也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以致於大學生上課再無需上課禮,這又何嘗不是壹種文明的日漸缺失?而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的舉動,無疑是對大學生註重尊師重道禮儀的教導,這定會使他們的成才之路更加光明。
(對比歷史與現實,指出文明的缺失,肯定重拾上課禮的意義。)
學生註重上課禮儀,不僅是對老師和學業的尊重,更是壹個在懂禮重禮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修養的過程。大學課堂,上課禮的重拾使學生明白要尊師重道;疫情期間,中小學生上網課也要穿校服,行上課禮,使學生懂得要熱愛並正視學習;居家學習,學校雲直播舉行升旗儀式,這是教育學生要永保壹顆赤誠愛國之心……由此看來,上課禮的重拾實則為優秀禮儀的重拾,而這正是滋養學生心靈,提升修養的法寶。
(聯系現實進行拓展,論述學生註重上課禮儀可以提升自身修養。)
從註重上課禮到重視禮儀,受益的不止是學生,更是整個國家。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禮儀為傳統文化的核心。荀子認為“國無禮而不寧”,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那麽,以重拾上課禮為代表的重拾禮儀就顯得更加重要。學校教導學生重禮儀,培養出修養好、素質高的壹代青年,進而為國家發展註入新的動力,促進中華民族的復興。
(深入分析,重視禮儀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意義。)
反觀當下,很多中學生禮儀觀念淡薄,行為舉止不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他們應做的是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能力與修養,日後為國家出力;而不應該是滿口臟話,不尊敬師長:因此禮儀的重拾刻不容緩!
(聯系中學生禮儀觀念淡薄的社會現實,指出重拾禮儀的緊迫性。)
我是壹名高三生,更是壹位中國青年。在我看來,以重拾上課禮為起點,進而加強禮儀教育,於學生可提升修養,於國家可穩固發展,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計日而待也!
(總結全文,深化觀點。)
此致
敬禮!
投稿人: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