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六年級百分比知識點匯總

六年級百分比知識點匯總

六年級百分比知識點匯總

百分比是用百分數表示的整體的壹部分。表示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百分數的數叫做百分數,通常用百分數。%?為了展示。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級百分比知識點匯總,歡迎大家參考!

課程內容

六年級(上冊)“認知的百分比”單元中,用百分比來描述初始教學百分比的顯著性,描述部分與整體或兩個相似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教授百分數、分數和小數的相互改寫,解決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簡單問題。在此基礎上,安排本單元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進壹步理解百分數的含義,實現其廣泛應用。

百分比常用於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如表示壹個量與另壹個量的關系,計算利息和稅金,設計計算折扣等。用百分數解題,可以用列式計算,也可以用列式方程求解。這些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全單元教學內容較多,安排了6個例題、4個習題以及全單元的安排和練習,大致分為5個板塊。

示例1。練習1:找出壹個數字比另壹個數字多多少。這壹段安排在六年級(上冊)之後,簡單百分比。

例2,例3,練習2:根據國家規定的稅率和利率,計算應納稅額和可得利息額。本段應用百分比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例4,練習3,解決與折扣相關的問題,包括設計折扣,根據折扣找到現價或原價。這壹段,有方程解題,也有方程解題。用方程求原價是重點。

例5,例6練習4,列方程解決壹個稍微復雜的百分數問題或者分數問題。六年級(上冊)只教稍微復雜壹點的求壹個數的百分數的問題。已知壹個數的百分比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安排在這個單元,是百分比問題帶出來的。

《整理與練習》綜合全單元知識內容,進壹步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講授百分數的含義,後壹項是100的比值,經驗百分數也叫百分數或百分比;講授百分數、分數和小數的相互關系,特別是百分數和小數的相互改寫,為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做必要的準備;它還教授了壹個簡單的問題,即壹個數字是另壹個數字的百分之多少,並初步應用了百分比。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講授百分數的應用,包括四個內容,即求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求根據已知稅率應納稅款和根據已知利率應得利息的實際問題,與貼現有關的實際問題,求壹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更復雜的實際問題。安排了六個例題和四個練習,將全單元內容分成四節教學。最後安排單元練習。

1.以真題中百分數的含義為突破口,通過推理分析數量關系,探索算法。

2.把求壹個數的分數的經驗轉移到求壹個數的百分數。

3.列方程解決了知道壹個數的百分之幾,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例4、例5、例6和練習中的內容要更新觀念,改變習慣的教學方法。首先,不要求學生識別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兩個不同的問題,特別是不要對已知單位“1”套用乘法的所謂定律,對未知單位“1”套用除法的所謂定律。過去這種解題方式雖然效果不錯,但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把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變成了基於個別單詞的簡單判斷。改進教學方法,應加強對分數和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充分利用求壹個數的分數的數量關系,合理選擇公式或方程解題。其次,不需要進行關於分數和百分數的聯想訓練。如果用了25%,還有(1-25%);第壹天看了整本書的1/5,第二天看了整本書的1/6。兩天想到整本書的1/5+1/6。這些關聯服務於列分割公式。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掘和利用組合、差分等實際問題中最基本的數量關系,作為方程或公式的基礎,使小學與初中的教學相銜接,為學生後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班級安排:

百分比應用11課時

第壹堂課:找出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少)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65438頁+0,例題1,嘗試練習,習題1,問題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真實情境中“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基本思維方法,正確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學生在探索“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多少(少多少)”方法的過程中,可以進壹步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認識到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自主探索和合作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壹、教學實例1

1,給出例1中的兩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畫線段來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畫完之後,討論:畫幾條線來表示這兩個量?多少條線段應該畫得更長?大約多長時間?妳怎麽想呢?

提個要求:根據這兩個已知條件,妳能解決什麽問題?

引導學生分別從差比、倍比的角度提出“實際多種多少公頃”、“實際少種多少公頃”、“實際造林面積相當於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面積相當於實際的百分之幾”等問題。

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提出例1中的問題: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

2.引導思維:這個問題是比較哪兩個量?用哪個量作為比較的單位?1?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即哪個數量是什麽百分比?

總結: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公頃。

啟示:根據上面的討論,妳打算如何用表格的形式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們連續計算後,進壹步問:實際種植的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是怎麽算出來的?4公頃需要16公頃的百分之幾?綜合公式應該怎麽列?

3.進壹步指導:之前有人提出“根據兩個已知條件,可以查出實際造林面積相當於規劃的百分之幾”。妳能詳細回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計算後問:這裏得到的兩個百分數125%和剛剛得到的25%有什麽關系?

和學生討論清楚,125%中去掉和單位1相同的部分,意味著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

請求:根據以上討論,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還能怎麽制定?

學生問:公式“100%”中的125%是什麽意思?100%呢?

第二,教“試壹試”

1.給我看看問題:原來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啟發:根據例題中問題的答案猜測。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麽?

學生做出猜測後,暫時不做評價。

問題:本題比較哪兩個量?哪個量是比較的單位?1?要求“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就是問哪個量是哪個量的百分之幾。妳打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妳能列出不同的公式嗎?

2.學生計算後討論:這個答案和妳之前的猜測壹樣嗎?為什麽不壹樣?

總結:“試壹試”和例中的問題是將實際造林面積與原計劃造林面積進行比較,但由於比較時單位數量不同,得出的百分比也不同。

第三,指導完成“練習”

1,要求學生自由看題。

2.問題:如何理解2005年研究生人數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經過討論,學生們被要求給出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案。

3.根據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的表現,鏡頭提問:在計算中有沒有遇到新的問題?

學生提問後,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本頁教材的底註,並組織適當的交流。

四、指導完成練習1,題型1~3

1,做練習1,題1。

可以鼓勵學生獨立填空。如果有的同學覺得難,可以啟發他們先畫出相應的線段圖,然後根據線段圖思考。

2.做練習1,問題2。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理解,然後讓學生連續回答。提醒學生將計算所得的商保留到小數點後三位。

3.做練習1,問題3。

鼓勵學生先獨立回答,然後通過交流讓學生把思考的過程講清楚。可以提醒學生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動詞 (verb的縮寫)全班總結

通過這節課妳學到了什麽?當妳發現壹個數字比另壹個數字少(多)多少時,妳通常會怎麽想?計算過程中還需要註意什麽?

第二類:找比對方多(少)百分之幾的。

教學內容:完成2-3頁的練習1,問題4-8。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鞏固不同問題情境下解決“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少)多少”問題的思維方法。

2.進壹步明確“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少)百分之幾”與“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百分之幾”的聯系與區別,深化對解決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學過程:

首先回顧壹下引言。

如何解決“壹個數比另壹個數多(少)多少”的實際問題?妳是怎麽解決的?還有別的辦法嗎?

2.完成練習1,問題4-8。

1,完成第四題。

學生閱讀後獨立解決問題。

說說,說說妳是怎麽回答的。第(2)題還有別的回答方式嗎?

對比這兩個問題有什麽區別?

2.完成問題5。

先讓學生獨立回答,然後組織交流比較。

重點比較問題(2)、(3)與問題(1)。

3.完成問題6。

讓學生閱讀問題,了解潛伏期是什麽。然後學生獨立回答。傳達檢查的正確率,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理解。

4.完成問題7。

閱讀問題並說出妳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巧克力的價格比太妃糖貴百分之幾”,意思是“巧克力的價格比太妃糖貴百分之幾。”

學生在回答問題後交換意見。

5.完成問題8。

學生獨立回答。妳可以用計算器來計算。完成後溝通。

第三,讀“妳知道嗎”

學生獨立閱讀。

交流:看完有什麽感想?

思考:為什麽不能說2006年中國GDP增速比2005年高0.3%呢?

兩個未清單位為1的不同百分比不能直接相減。

能否舉幾個關於百分點和負增長的例子?

第四,全班總結

學習這壹課,妳有什麽收獲?

第三課堂納稅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例2和課本第4-5頁的“嘗試”和“實踐”。練習2,問題1-4。

課時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納稅和稅率有初步了解,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納稅意識,持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2.培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掌握百分比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滲透生活就是數學的教學理念。

預習:弄清楚什麽是納稅?怎麽交稅?納稅的意義是什麽?

難點:關於分期納稅的知識。巧用百分比計稅。

教學過程:

壹、認識和理解納稅(幻燈片投影)

根據國家稅法的規定,納稅是將集體或個人收入的壹部分按照壹定的比例向國家繳納,用於發展經濟、國防、科學、文化、衛生、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維護國家安全。因此,任何集體或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壹。稅種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所得稅。中國的稅收在逐年增加。到2005年,全年稅收收入已達30866億元。(開展納稅意識教育)

問題:妳在生活中了解過在稅務部門交稅的事情嗎?那麽到底什麽是納稅,稅額應該如何計算?今天我們將學習納稅。黑板上寫著:納稅

二,新課程教學

1,教學實例2。

例2:星光書店去年12月營業額約50萬元。如果按照營業額的6%繳納營業稅,那麽這家書店去年12月份應該繳納多少萬元?學生閱讀問題。

問題:想壹想。問題中的6%的營業額真的要交營業稅嗎?如何以列的形式計算?妳會做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練習,集體修改,老師在黑板上寫公式。

重點:計算應納稅額,其實就是計算壹個數的百分比,也就是將應稅部分的總收入乘以壹個稅率的百分比,再計算出應納稅額。

2.我們如何計算?

方法1:指導學生計算組分的百分比。

方法二:引導學生將百分數轉換成小數進行計算。

3、做到“試壹試”

問題:這個問題先問什麽?妳還想要什麽?

學生:先算5200元的10%是多少?加上5200元是買摩托車交的錢。

學生板書表演和齊訓練同時進行,集體修改。

4.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練習。

第三,同步練習

1,練習2,問題1

指定學生閱讀問題,並要求他們解釋公式中每個數據的含義。

1.8萬和360萬分別是什麽意思?那麽這裏的營業稅應該怎麽問?

學生討論和練習。

第四,拓展提升

練習2的問題4。

5438年6月+2005年10月公布的中國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1600元以下的個人收入不征稅。月收入超過1600元,超出部分按以下標準征稅。超過部分在500元以內5%,超過部分在2000元以內500元-10%,超過部分在5000元以內2001元-15% * * *

李明媽媽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們應該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在這個問題中,李明母親的應納稅所得額是1800元嗎?為什麽?全班討論李明媽媽的稅收應該是多少?稅率是多少?那麽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要交多少稅?他的稅率是多少?

分階段介紹納稅情況,最後讓學生分別算出李明父母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動詞 (verb的縮寫)課堂回顧

問題:通過這節課妳學到了什麽?意識到什麽?如果沒有稅收,國家將無法籌集必要的資金為所有人做事。因此,我國憲法規定,每個集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希望同學們長大後爭做納稅先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貢獻!

不及物動詞分配

課堂作業:練習2,問題2-3。

第四節課

教學目的:

1,理解儲蓄的意義。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3.掌握了利息的計算方法,就會正確計算存款利息。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信用社存款單、相關利率表

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境,引入話題

1,老師家裏有8000塊錢暫時不用,但是現金放在家裏不安全。誰能幫老師想個辦法更好的處理這筆錢?

2.這位同學的建議不錯,我就把這8000塊省下來。在保存之前,老師也想了解壹些關於保存的知識。誰願意介紹壹下?

第二,聯系生活,理解概念

1.請學生介紹自己的儲蓄知識。

2.沒錯。儲蓄可以支持國家建設,這是儲蓄的優勢。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信息投影:2006年2月,中國銀行向工業、商業、建築業和農業分別發放了8563億元、20999億元和5765438億元貸款。這筆錢是我們平時所有的積蓄。據統計,到2005年底,我國城鎮居民存款總額已經超過10萬億,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在銀行裏,對國家和個人都有好處。

3.儲蓄的時候應該怎麽做?儲蓄有幾種類型?

根據我自己的理解,什麽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什麽是定存定取?

第三,參與實踐,內化經驗

1,同學們知道了很多知識,老師首先感謝大家互相分享了這麽多的儲蓄知識。現在老師就拿著錢準備存到我們泰興鎮信用社。存款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員給了老師壹些存款單,讓老師完整填寫存款單。現在學生的課桌上就有這樣壹張存款單。妳知道如何填寫所有的部分嗎?試試看!(學生互相討論並填寫)

2.學生展示填好的表格,並相應地進行介紹。

3.就在剛才,所有的學生都成功地將8000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設幾年後,存款到期,老師去信用社取出來。學生們都記得原來存進信用社的金額是8000元。現在才8000人民幣嗎?是少了還是多了?這筆額外的錢有什麽合適的名字?

4.什麽是興趣?8000元算什麽?利息多少壹般由什麽決定?妳還知道什麽?

5.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變化,銀行存款利率有時會調整。國內65438到0998的銀行活期和整存整取利率如下:(預測)時間活期。

整存整取1年整存整取2年整存整取3年整存整取5年整存整取98 . 3 . 251.715 . 225 . 586 . 6698 . 7 . 11。144.599.6.100.992.252.432.72.882002.2.20.721.952.242.522.792006.8.30

妳能從桌子上得到什麽?

信息?

根據剛才的交流,妳認為利息應該怎麽算?

6.根據妳剛才填的存單,妳能不能幫老師算壹下,8000元到期會有多少利息?

第四,聯系實例升華理解

1,妳能幫亮亮計算壹下到期時他能得到多少利息嗎?

學生在計算後閱讀該書,並與該書進行比較

名稱閱讀:根據國家稅法規定,個人在銀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應按20%的稅率繳納利息稅。

2.存款利息必須按20%的利率支付。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在座的同學長大後應該依法納稅。那麽亮亮應該繳納多少利息稅呢?亮亮賺了多少利息?

3.根據妳手裏填的存單,能不能幫老師算壹下老師應該交多少利息稅?妳到底得到了什麽?

學生計算後,匯報交流。

4.指著壹個同學,為什麽可以不交稅?

如果購買國債和建設債券,不僅可以支持國家的發展,還可以不交稅。希望同學們以後支持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哪位同學知道還有哪些形式的儲蓄是免稅的?

動詞 (verb的縮寫)獨立歸納和實際應用

1.妳在這堂課上獲得了什麽信息?妳掌握了哪些技能?

2.用妳所學的知識完成練習2中的問題5、6、7和8。

第五課:關於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8頁例題4和“練習”,練習3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百分數的意義認識貼現的意義,了解貼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聯系已有的“壹個數的百分數是多少”的理解,學會做方程回答“給定壹個數的百分數是多少?求這個數”等與貼現相關的實際問題,進壹步認識百分數問題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百分數表示的數量關系的理解。

2.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壹步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測試的習慣,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壹、教學實例4

1,理解折扣。

對話:我們在購物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商店打折銷售商品的情況。

展示課本例4的場景圖。讓學生談論他們從圖片中獲得了什麽信息。

問題:妳知道“所有的書都打八折”是什麽意思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降價銷售商品通常被稱為“折扣”。八折是原價八折賣,八折是原價八折賣。

2.探索解決方案。

問例4中的問題:趣味數學原價多少?

靈感:圖中的孩子花了多少錢買了壹本有趣的數學?這裏的“12元”是趣味數學的現價還是原價?這個問題中壹本書的現價和原價是什麽關系?

後續:“現價是原價的80%”。哪兩個量比較80%?應該使用哪個數量進行比較?1?妳知道這本書的原價嗎?妳打算怎麽回答這個問題?

進壹步啟示:根據剛才的討論,妳能找出問題中各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學生在小組裏互相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在黑板上寫下:

原價?80%=實際售價

提問:妳會根據這個等式關系列出方程嗎?

根據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解決方法:讓趣味數學原價為人民幣。?80%=12=12?0.8=15 A:趣味數學原價15元。

3、指導檢查、交流。

啟示:算出來的結果正確嗎?妳會測試這個結果嗎?

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檢查,然後交流檢查方法。

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測試:可以找實際售價占原價的百分比,看看結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價15元乘以80%,看看結果是不是12元。

第二,指導完成“實踐”

讓學生談論成語故事的現價和原價的關系,並知道如何從現價中找到原價。然後讓學生根據例子中蕭紅的句子順序解方程。學生求解後交流:妳是怎麽想出方程的解的?列方程是基於什麽樣的等式關系?妳是怎麽測試的?

第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3,題1。

讀完問題後,讓學生談談每種商品的折扣的含義,然後讓學生分別回答。

學生回答後提問:當妳根據原價和相應的折扣找到實際售價時,妳能想到什麽?

2.做練習3,問題2。

先讓學生獨立回答,然後適當點評學生的答案。

3.做練習3,問題3。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談,然後點名回答。

4.做練習3,問題4。

先讓學生獨立回答,然後命名思考過程。

第四,全班總結

問題:回想壹下,折扣是什麽意思?壹件商品的現價、原價、折扣是什麽關系?

要求:課後抽時間去附近的商場或者超市看壹看,收集壹下商品打折的信息,提壹些問題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