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壹個大壹統朝代,東漢又稱為後漢,乃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東漢時的首都洛陽被稱為東京,因此又以東京為東漢的代稱 。[1]25年劉秀稱帝,仍沿用漢的國號,以這壹年為建武元年,定都洛陽。[2]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3]佛教也在此時傳入中國。但是在章帝後期,外戚竇氏日益跋扈,揭開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兩股勢力爭鬥的序曲。[4]此後東漢政局不穩,政治黑暗。東漢時,三公權力再次大幅被削弱,尚書臺權力得到提升。[5]蔡倫發明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東漢因富商豪強勢力已成,而無法撼動,造成地主莊園勢力的膨脹,其後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加上人口不斷增加,而糧食生產又沒有跟上人口成長,終於在184年爆發了黃巾之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6]220年曹丕篡漢,東漢結束。
帝王世系
廟號 謚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年期
世祖 光武皇帝 劉秀 25年—57年 建武 25年—56年
建武中元 56年—57年
顯宗 孝明皇帝 劉莊 57年—75年 永平 58年—75年
肅宗 孝章皇帝 劉炟 75年—88年 建初 76年—84年
元和 84年—87年
章和 87年—88年
穆宗(後除廟號) 孝和皇帝 劉肇 88年—105年 永元 89年—105年
元興 105年—105年
孝殤皇帝 劉隆 105年—106年 延平 106年—106年
孝德皇帝 劉慶 - - -
恭宗(後除廟號) 孝安皇帝 劉祜 106年—125年 永初 107年—113年
元初 114年—119年
永寧 120年—121年
建光 121年—122年
延光 122年—125年
北鄉侯 劉懿 125年 - -
敬宗(後除廟號) 孝順皇帝 劉保 125年—144年 永建 126年—132年
陽嘉 132年—135年
永和 136年—141年
漢安 142年—144年
建康 144年—144年
孝沖皇帝 劉炳 144年—145年 永嘉 145年—145年
孝質皇帝 劉纘 145年—146年 本初 146年—146年
孝穆皇帝 劉開 - - -
孝崇皇帝 劉翼 - - -
威宗(後除廟號) 孝桓皇帝 劉誌 146年—167年 建和 147年—149年
和平 150年—150年
元嘉 151年—152年
永興 153年—154年
永壽 155年—158年
延熹 158年—167年
永康 167年—167年
孝元皇帝 劉淑 - - -
孝仁皇帝 劉萇 - - -
孝靈皇帝 劉宏 168年—189年 建寧 168年—172年
熹平 172年—178年
光和 178年—184年
中平 184年—189年
弘農懷王 劉辯 189年 光熹 189年—189年
昭寧 189年—189年
孝獻皇帝 劉協 189年—220年 永漢 189年—189年
中平 189年—189年
初平 190年—193年
興平 194年—195年
建安 196年—220年
延康 220年—220年
蜀漢國 劉備、 劉禪 221-263
註:
在漢敬宗(漢順帝)之前本來是閻太後(漢安帝太後)擁立的(前)少帝劉懿,劉懿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敬宗趁機即位。現在史書和學者都沒有把劉懿歸於漢朝皇帝壹類,有的則稱為北鄉侯。
獻帝以前是(後)少帝劉辯,當了四個月皇帝,而且還有許多時間都在避難之中。現在史書和學者都沒有把劉辯歸於漢朝皇帝壹類。但董卓毒殺少帝劉辯以後,改謚為弘農懷王,故,世稱(後)少帝為”弘農王“。
蜀漢昭烈皇帝所上謚為“孝湣皇帝”,但上謚時劉協並未去世。
謝謝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