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瀾起科技“趕考”:預計估值下調100億,對Intel承諾回購

瀾起科技“趕考”:預計估值下調100億,對Intel承諾回購

科創板上會節奏趨於常態化。5月30日,瀾起 科技 披露了第三輪問詢的回復。

時隔四天,也就是6月3日瀾起 科技 再披露上會稿,即將“趕考”11日舉行的科創板第3次上市發審會。

作為科創板的芯片獨角獸,“重量級選手”瀾起 科技 的上會頗受關註。

三輪問詢過去,從壹開始的49個問題到6個問題,從核心技術到信息披露,上交所審核中心的問題全面且深入。

新浪 財經 註意到,瀾起 科技 的發行估值從最初的220億元下調至120億元。

此外,從技術層面以及公司獨立性上,瀾起 科技 與Intel的關系被多次問詢。而最新回復顯示,公司2019年業績存在下滑風險。

預計估值下調100億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瀾起 科技 成立於2004年,2013年9月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10美元/股。

壹年不到,公司就從美股私有化退市,私有化的價格為22.6美元/股,私有化金額總計6.9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7.8億元。

從美股退市後,瀾起 科技 在2018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繼而遞交了科創板招股書。

這期間,瀾起 科技 發生過多次增資擴股和股權轉讓。

從時間上來看,最近壹次增資發生在2018年11月末,當時Intel Capital以1.75億美元的價格認購10168萬股新增股份,SVIC No. 28 Investment以0.2億美元的價格認購1130萬股新增股份。

此次交易瀾起 科技 整體估值為17.5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20.6億元。

此時,正是瀾起 科技 沖擊科創板的四個月前,英特爾搭上了“突擊入股”的班車。

值得關註的是,在這筆交易發生之前,瀾起 科技 第二次股權轉讓的整體估值僅51.34億元,僅6個月公司增值率135%。

不僅如此,保薦機構還將發行預計市值定為不低於220億元,半年時間,瀾起 科技 的估值較第六次增資高出100億元。

發審委要求瀾起 科技 說明估值迅速增長的原因,以及中介機構對發行預計市值的評估依據是否充分、評估結果是否謹慎。

瀾起 科技 的回復表示,51.34億元估值對應2017年扣非後凈利潤的市盈率倍數為18.71,120億估值對應2018年扣非後凈利潤的市盈率倍數為17.18,兩次增資的市盈率倍數基本壹致。

至於估值迅速增長有兩個原因,壹是公司業績增長較快,二是投資者認可公司業務價值及未來業績增長。

而220億的發行預計市值,保薦機構分析師參考了同行業上市公司匯頂 科技 和兆易創新的平均市盈率78.18和平均市銷率12.53。

按照這兩種估值方法,計算出瀾起 科技 的估值分別為576.09億元、和220億元。

並且表示公司還未上市的增資與股權轉讓價格與上市後發行估值不具備可比性,發行預計市值理論上也不能低於最近壹次增資價格。

但這壹說法顯然沒有說服上交所審核中心。

其在第二次問詢中問道,Intel投後估值17.51億美元(120億人民幣),發行人預計市值不低於220.1億人民幣,Intel入股時是否已經有明確的上市預期,入股價格是否公允。

這壹次,瀾起 科技 否認短期內存在上市預期,不得不搬出上市公司收購同行業公司的估值水平,以及Intel同期投資同行業其他項目的估值水平,市盈率在15.87-18.57倍,不存在差異,具有公允性。

Intel投後的估值120億算是解釋完了。

至於220億元的發行預計市值,在瀾起 科技 的第二次回復中,保薦機構將發行預計市值更新為不低於120億元。

對此有投行人士表示,第壹次預計估值給了壹個很高的估值,但是理由解釋的很牽強。

鑒於之前科創板保代擅自修改問詢問題的案例在先,第二次選擇不低於最後壹輪投資的投後估值這種最安全的說法,是為了申報通過打的安全牌。

與Intel的關系被多次詢問

就在Intel入股的同壹年,瀾起 科技 對Intel的采購突增。即是客戶又是供應商,同時還是股東的情況下,Intel與瀾起 科技 的復雜關系被科創板發審委三次問詢,這既包括技術層面也包括公司獨立性。

2018年,瀾起 科技 對Intel的銷售額為560萬元,采購額突增2709萬元。這與瀾起 科技 的另壹項產品津逮服務器CPU有關。

報告期內,瀾起 科技 與清華大學、Intel合作研發津逮?服務器CPU,該產品需要向Intel采購通用CPU內核芯片,成本占比在90%左右。

目前尚在研發階段,銷售收入主要為工程樣品,占比不高。此次23億募資項目,將有7.5億元用於該產品的研發。

基於這個背景,瀾起 科技 與Intel產生了采購的關聯交易,未來計劃提高津逮服務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的銷售規模。

這就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壹方面,研發成果歸屬及技術依賴性問題。瀾起 科技 負責整體模塊及部分芯片的設計,清華大學提供可重構計算處理器(RCP)的算法,Intel提供其通用CPU內核芯片,並由瀾起 科技 委托第三方進行芯片制造、封裝和測試。

研發成果津逮?服務器CPU品牌及產品產權歸瀾起 科技 所有。至於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則按照***同開發的三方分配,自主開發則單獨享有所有權。

另壹方面,Intel通用CPU內核芯片在津逮?服務器CPU成本中的占比較高。

隨著津逮?服務器CPU及其平臺技術升級項目實施,關聯交易的規模將擴大,瀾起 科技 對Intel是否會形成重大依賴。

並且,Intel作為瀾起 科技 的股東,上述募投項目實施後,預計新增與Intel關聯交易的規模,交易定價是否公允?是否對瀾起 科技 的獨立性產生不利影響?

2018年Intel增資入股時,雙方就公司治理、股份轉讓限制、優先購買權、***同出售權及其他方面的權利進行了約定。Intel享有包括重大事項壹票否決權及回購權等權利。具體協議如下:

i. 財務信息知情權(合理時間內獲取年報和季報的權利);

ii. 指派董事會觀察員事項(有權委派壹名董事會觀察員列席董事會,但無任何表決權);

iii. 其他保護性事項(享有否決權),即未經Intel Capital同意,公司不得從事如下行為:

a. 導致公司解散或清算的行為或為債權人利益提起破產、破產管理等程序;

b.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的行為或全部或實質資產的出售、抵押或轉讓的行為;

c. 根據公司章程需要經公司董事會同意的關聯交易行為;

d.對公司經營範圍進行變更且該變更將對公司履行商業協議產生不利影響。

瀾起 科技 將上述稱之為保護投資人自身的投資利益的“消極保護性”權利,並強調這不屬於對賭協議。

雙方約定,如果2021年5月公司還未完成上市,上述股東有權要求公司按其投資成本回購股份。

若成功上市,Intel享受的相關保護性權利也隨之終止。

從這個角度看,Intel財務投資人的角色似乎很明確。但在報告期內,Intel定期向瀾起 科技 支付研發支持費用,合計金額約為210萬美元。

雙方的交易往來,瀾起 科技 需要在回復中詳細解釋。

下遊客戶出貨量下滑

除此之外,根據瀾起 科技 最新回復,公司2019年面臨下遊客戶出貨量下滑的風險。

壹季度財報顯示,瀾起 科技 下遊客戶出貨收入均出現了20%以上的下滑:三星電子下滑33.81%,海力士下滑22.24%,美光 科技 下滑27.87%。

三星電子表示受主要客戶去庫存影響需求疲軟,2019年壹季度存儲類產品收入同比下滑;

海力士的DRAM產品其中單價下滑為主要原因;

美光 科技 主要受移動通信市場季節性需求疲軟和市場環境影響,造成DRAM產品單價下跌和銷量的小幅下滑。

這與相關行業研究報告的觀點壹致: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DRAM價格進入下行周期,預計DRAM市場在2019年消化庫存,並在2020年前後隨著5G、AI、大數據的應用推動需求增長。

而在DRAM市場,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 科技 行業前三名合計市場占有率超過90%。

根據首輪問詢回復,這三家也是瀾起 科技 的前五大客戶。報告期內,瀾起 科技 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分別為70%、84%、90%。

集中度較高的下遊客戶出貨量下滑,對瀾起 科技 或產生不利影響。

盡管瀾起 科技 表示,公司2019年壹季度收入及出貨量均同比增長,截至目前未對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但產業鏈的傳導或存滯後性。

如果DRAM行業景氣度進壹步下滑或回升不及預期,將有可能導致主要產品內存接口芯片的市場規模同步出現下滑或增速放緩,可能對公司未來業績造成壹定不利影響。

(文/公司觀察)

往期回顧

版權說明: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眾號後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壹時間處理!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聯系:

wujian1@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