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指人中年四十歲。
形容人到中年(四十歲)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論語》選自《論語·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
孔子說:“我大約十五歲誌於學習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認真研究歷史,用心學習《詩》、《禮》、《書》等文化。
三十歲時,我的學說已經建立了基礎,我也可以以我的學說立身於社會。
四十歲時,我已知道我的學說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雖聽到各種議論,也不疑惑動搖。
五十歲時,我已經明白道就是天。同時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給我的使命就是修道、傳道。
六十歲時,壹聽別人的話,就能準確的理解,並能辨別判斷他的話正確與否。如果他的話有錯誤,我也知道他的話錯在什麽地方,為什麽錯。而我的判斷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別人提出的問題,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歲時,天在我裏面,我在天裏面,天與我同在,天與我合壹。
因此能隨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規矩、法則。”
擴展資料其他古代年齡稱謂:
繈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誌學:十五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杖朝:八十歲。"八十杖於朝。"謂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韓偓《乙醜歲九月在蕭灘鎮書四十字》詩:"若為將朽質猶擬杖於朝。"
期頤:百歲之人。
百度百科-不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