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中國美術史的開端

中國美術史的開端

中國美術史是從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舊石器時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鉆孔,符合對稱、均衡等形式美法則,初具節奏和線條的韻律美。

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國美術的早期形式,這種形式壹直延續直公元前6世紀。早期的陶瓷制品沒有畫上去的圖案,但是有滾花。有很多畫有以對稱形式展開的魚或者人的面部的圖案。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從幾何紋飾進展到動植物紋樣,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樣最為豐富生動。除彩陶之外,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人像、動物陶塑也同時出現。

擴展資料

漢時畫跡今已幾乎無存,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山東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窺見漢時古拙有力的繪畫風格特征。

戰國、秦漢,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雕塑藝術成就卓著。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

據記載,周代已有歷史人物的畫像,春秋時期已有大型壁畫。從出土的青銅器紋飾、漆器彩繪和楚墓帛畫可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以線造型的特色已初步形成。

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已十分發達。既有壁畫又有肖像畫,既有歷史畫又有神怪畫,題材多樣,種類不壹,從漢墓出土的大量壁畫、畫像石、畫像磚、帛畫、漆畫等可睹當時繪畫藝術之風貌。

其壁畫造型生動洗練,用筆質樸簡率,在單純、稚拙的形式中表現出運動、力量和速度感,其畫像磚多為各種生活場面,造型誇張簡括,註意整體動勢的描繪。

百度百科——中國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