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黑洞又稱克爾黑洞,它有兩個視界和兩個無限紅移面,而且這四個面並不重合。黑洞很龐大,但是也有邊界。視界就是黑洞的邊界,也就是指任何物質(經典物理範圍內)都無法逃脫的邊界。無限紅移面是指光在這個面上發生無限紅移,即光從壹個邊界射出後發生引力紅移,紅移後的頻率為零。
克爾黑洞不像施瓦西黑洞和帶電黑洞的視界和無限紅移面那樣是重合的,兩個無限紅移面分別在內視界內部和外視界外部,它們與視界所圍成的空間分別稱為內能層和外能層。外能層不屬於克爾黑洞,只能算作黑洞的附屬部分。它們組合很像我們常見的雞蛋,克爾黑洞是蛋黃,外能層是外面包圍的壹圈蛋清。
在壹定條件下,外能層中的物質可能穿出無限紅移面進入外部世界。在特定條件下,能量較低的粒子穿入能層後,可能從能層中獲得能量,穿出時有較高的能量。這就是彭若斯過程。反復操作這個過程,可以提取黑洞的能量,使能層變薄。黑洞的轉動動能靠的就是這些能量。然而,當能層越來越薄之後,黑洞旋轉的動能也就會隨之減少了。直到當能層消失後,克爾黑洞就會退化為不旋轉的施瓦西黑洞,也就不能再繼續以這種方式提取能量了。
黑洞旋轉的效應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側向運動形成的強大能量噴流,部分的動能來自黑洞的轉動時產生的能量,這好比是臺球桌上利用旋轉產生的能量去擊打另壹個球壹樣。而黑洞旋轉與側向運動產生的能量之間並不互為反作用,其是壹個連續遞進的過程,其結果就是讓能量噴射流遠離黑洞。
當黑洞旋轉速度越來越快時,內外視界就有可能合二為壹,我們稱其為極端克爾黑洞。當旋轉速度再增加壹點,視界消失,奇環裸露在外面。這與彭若斯的宇宙監督假設矛盾。這樣看來,黑洞的旋轉速度是有限制的。當外部飛船飛入克爾黑洞時,會不可抗拒地穿過內外視界間的區域,進入內視界內部後可以在其中運動而不壹定落在奇環上。飛船可以從這裏進入其他宇宙,從另壹個宇宙的白洞出來。這就是克爾黑洞預言的可穿越蟲洞。然而,宇宙監督認為內視界內部區域不穩定,飛船可能還沒有到達這個區域就已經撞向奇環了。因此宇宙監督不僅不允許我們的宇宙受奇異性的幹擾,似乎也封住了壹切可穿越蟲洞的入口,不允許我們去發現另壹個宇宙。
楊百翰大學教授大衛尼爾森介紹說:黑洞就像壹個宇宙中超級發電機,其不僅具有較大的角動量進行高速自轉,也存在極為強大的磁場,當這兩者相作用時,黑洞高速旋轉效應所產生的電磁張力會將自身的磁力線拉動並扭曲,這個過程將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和巨大的能量。比如,位於銀河系人馬座A極有可能就是壹個超大質量黑洞,其所產生的強大高能噴流輻射足以影響到100萬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
科學家們觀測到代號為GROJ1655-40的旋轉黑洞附近的時空受到黑洞影響發生的凹陷現象,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測量黑洞的質量和旋轉,從而完整地描述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