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臺《財智人物》
解說詞:從蒼茫遼闊的北方直線南下,有壹個新名詞叫“南漂壹族”。他紀錄了移民城市中獨特的壹個群體,他們在單純的欲望和美麗的陷阱中,生存、奮鬥改寫生生不息的命運。內心的理想,讓他們放棄了原已牢牢在握的身份、地位和安逸,投身到前途未蔔的移民隊伍中。2005年4月,我們從北京南下深圳,去尋找壹個停留在深圳長達十八年之久的“南漂壹族,渴望通過他的講述,透視“南漂壹族”成功的背後,不為人知的嘆息和經歷。
主持人: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經歷也可以成就壹個人。我們本期節目的主人公,深圳日神事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永,就是壹個有著三點壹線人生經歷的人。他這三點是內蒙、北京、深圳,其中最後這壹點,長達十八年。
解說詞:1962年,楊永出生在內蒙呼和浩特的壹個幸福家庭。在四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二。小時候的楊永,聰明好學且眉目清秀。當年哥哥楊兵借給他壹套警服拍下這張紀念照,這讓書生氣的楊永著實過了壹把癮。這些老照片,讓他想起了小時候。
楊永(深圳日神實業集團董事長):因為小的時候呢,我曾經學過二胡,我當時想當文藝兵,學的比較專,後來又去學畫畫,也是每天頂著炎寒在內蒙那個地方,因為我當時在呼和浩特嘛,每天去畫畫,也很辛苦,也學過武術,每天起早貪黑地去練,我幹什麽都是說壹定要把它幹好,我覺得要麽就幹,要麽就不幹,壹直是這樣,包括考大學,我記得當時我父親跟我講說我們楊家還沒有個大學生,妳應該去考個大學,我說那行,那我就考大學,
解說詞:父親的壹句話,給了楊永很大的動力。自幼想幹什麽就壹定要幹好的楊永,為了實現楊家能出大學生的夙願,開始全力以赴。
楊永:那麽後來就開始玩命開始學,我記得當時壹天大概是睡覺平均下來是四個小時,就從早到晚就壹天在那兒看書,在那兒做題,後來我開始,初三就開始學高壹,後來高壹就學高二的,後來第壹誌願都趨向清華,我說當時要是清華北大這些地方要不錄取我就不上了,後來我也很運氣,高壹就上了,當時那個時候,在我們當地是很轟動的,因為當時高壹能考上清華是很轟動的,我覺得這件事後來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個時候在我自己感覺上是頂峰,後來我再沒有那種感覺。那個時候就飄了,那個時候撤離飄了,走到哪兒全是誇獎稱贊。
解說詞:1979年,楊永考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父親親自保駕護航,這時的楊永,可謂春風得意。在大學期間,楊永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開始人生中的第壹次蛻變。
楊永:我那個時候是我跟別人說我是飄著進了清華的,後來沒多久就有壹個不及格,就被重重住就打到地板上,那麽清華是這樣,妳想能得60分,妳得努力很努力,想得70分,那麽妳要非常非常努力,想得80分妳就要非常的絕頂聰明,妳要想得90分妳得是天才,清華這個分就是讓妳得不了分,所以老是讓妳就覺得自己很慘,
解說詞:在誇獎聲中飄著進了清華大學的楊永,有種被重重打在地下的感覺。大學生涯讓他無奈,也讓他成長。
楊永:在學校裏被打壓了五年以後,以後再也沒感覺說在任何時候無論妳做得多麽好,或者多麽輝煌的時候,多麽不好的時候,妳永遠不可能再飄了,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在那五年認識到什麽是自己。什麽是高手,什麽是說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是說壹山還有比壹山高的這種感覺,在今後永遠沒有飄過,所以我們總的感覺,我們也去交流,清華人總的來講比較踏實,可能和我們的校風有關系,妳做得再好,妳也不會說妳覺得有飄的感覺了,沒有,我後來再也沒有過。
解說詞:1984年,楊永從清華大學畢業,分配到內蒙工學院當老師。平淡的生活最後演變成尋求突破,1985年他和同事經過學校同意,辦起了內蒙工業技術咨詢公司,從此壹發不可收拾。
楊永:我記得當時有壹本小冊子叫外國企業駐華企業的壹個名冊,裏面有幾百家駐華企業都在各個飯店,當時是北京飯店、什麽民族、友誼賓館就比較集中的那些地方,因為我也不認識客戶,那麽由我負責來做市場開拓,我記得我當時拿那個冊子按照名錄的每壹家把它整理成集中在哪個飯店,比如說我今天去北京飯店,我就把北京飯店的所有的整理出來,壹家壹家去拜訪,當時我把那個冊子上幾乎90%多的這個企業全部拜訪過了,那個時候我覺得對我的鍛煉是非常好的, 包括就是我給員工培訓的時候,我說我們日神做事的風格是什麽,我說兩句話,第壹句話叫不撞南墻不回頭,第二句話叫撞了南墻還不回頭,
解說詞:就是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楊永,1986年為了更好的發展,前往北京壹家美國公司做駐華代表,開始了高級打工仔的幸福生活。
楊永:當時我在美國公司做駐華代表,那個時候在1985年的時候,用我自己話形容當時像皇帝,因為那個時候我可以拿到差不多兩百美元的工資,兩百美元的待遇,壹般的我那時候在那之前我在學校教書大概是60人民幣,壹般的人大家那個時候幾十塊錢的工資,拿兩百美元那時候非常非常高了,我住在五星級酒店裏面,天天出門打的,那時候中國人沒有打的的,完了去各個北京的五興起酒店去吃飯,那時候進酒店中國人還要護照的,那時候過的非常非常應該奢華的壹個生活。
解說詞: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楊永經歷了壹次從天上到地上的跳槽。這壹年,他從北京跳到了深圳,也陰差陽錯地跳到了自己未來事業的命脈上。
楊永:那時我老板給我待遇非常好,來深圳是因為我想追求更好的發展,那麽這邊公司過來說要我做他的助手,我想來深圳戶闖世界,應該說我就帶著壹個箱子過來,什麽都沒有,帶著壹個小手提箱過來,很小的壹個小手提箱,當時來了我記得給我的待遇應該是兩百人民幣,因為當時公司很緊張,就是連給我租房子都覺得很緊張,後來我就住到我們經理的家裏,那麽在經理家裏我睡了兩年的地板,整整兩年,我住在他們家裏,住在地板上,但是因為有很多的事做,而且他也很看重我,讓我發揮去做很多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心裏很舒暢。
解說詞:從睡五星級賓館到為省房租,整整睡了兩年老板家的地板,楊永體會到在經濟特區生存奮鬥的艱難,遠遠超出了當時的想象。
楊永:我記得我剛來深圳的時候,跟很多人講我說我對深圳和內地感覺的壹個最大的不同,我說深圳的空氣都是動的,這種感覺我真的很強烈,因為在內地在1987年的時候內地大部分地方死氣沈沈的,這個地方來了,好像來了以後讓妳靜不下來就空氣是動的,妳好像要停下來,妳就覺得妳和這個社會不融,所以妳就要不停地動,不停地去幹事,不停地說,不停地跑,不停地做,只有這樣妳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深圳造就了壹大批人,因為這個地方競爭非常的厲害,如果說妳不去創,妳不去做,妳就沒辦法生存,所以也變成說到為止深圳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所以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
達文:在滿眼高樓大廈的深圳,楊永的故事是典型的文人下海,很多人並不看好這樣的選擇。究竟什麽樣的人適合下海經商?下海經商又有哪些規則可尋?最後還得要看事實說話。請繼續關註南漂壹族中的榜樣人物,楊永的故事。
解說詞:清華畢業的大學教師 ,為何放棄壹切離鄉背井。兄弟二人赤手空拳闖深圳,情感、金錢 ,如何兩兼顧。傾聽他們的講述, 了解文人下海的創業路。
解說詞: 盡管楊永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深圳逐漸站穩了腳跟。可是他所碰到的問題,卻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
楊永:安排我去做什麽事我可能有很多事沒有做成,回來跟老板去解釋,說這個原因,那個原因,我們老板是不聽任何理由的,如果說這件事沒做成,我們老板是真的上來壹個嘴巴子。我沒辦法,因為妳確實沒做成,完了接下來跟我講妳只能說兩件事情,第壹妳首先說對不起,先跟他道歉,第二妳說我什麽時間把它辦完,什麽話都不聽,說妳做的任何解釋全部是借口,就他不聽我任何解釋,我覺得我講了實實在在是真的,不聽,妳要是解釋就是嘴巴子,妳要說不解釋好,妳告訴我走吧妳,我覺得很殘酷,但我很感謝他。所以後來鍛煉的我做任何事情沒有任何理由,壹定要把它幹成,所以這是我覺得後來對我的整個在做事的風格方面,我那個時候的老板我覺得我非常感謝他,那也是非常關鍵的壹步。
解說詞:就在這樣的磨練中,楊永奠定了自己做事的風格,並很快交出了壹份漂亮的答卷。這壹年,他給公司作了最大的壹筆化纖業務,純利潤就高達五十萬。並且是在指標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運用了聰明機智而做成的
楊永:那麽那筆生意我想起來都覺得是很開心,我記得那個時候應該是我經歷過最冷的時候,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大概是零下四十度,在大慶,我哥哥當時是軍人,我記得我借的他的翻毛大皮鞋,軍隊的翻毛軍大衣,帽子、口罩,能把武裝的全武裝了,完了鼻子上面還五個大口罩,那個時候非常非常冷。後來我記得耍了個小手腕,因為當時我首先去找了壹個廠長,廠長說不批。但是這個有個核心是有個公營的壹個處長去找他,後來我就把廠長的這個批條後面附了個申請,我說我們申請300噸,我記得他大概回來只有5分鐘的時間,很匆忙,我說我找廠長了,妳看我們要這麽多貨,不知道該怎麽批嗎,他把我信紙看了壹下,又看廠長說他說妳300噸,我給不了妳這麽多,我說那能給多少,他說這樣我給妳150吧,那麽這樣的話就把壹個毫無希望的東西我附了壹個申請,那麽他就覺得廠長可能是覺得300噸太多了,讓他考慮考慮吧,後來就給了我,其實給了我們150噸。
解說詞:經過這壹次的成功,楊永更加堅信深圳的天空能有自己的壹方作為。1992年,他前往日本談生意,這是他最終定下自己做企業的壹年。1993年10月28日,楊永籌劃已久的日神紡織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楊永:我們第壹個在羊絨界提出了壹個羊絨時裝的概念,我們介入的時候1993年的時候是什麽狀況呢?妳只要是說是羊絨衫,只要做出來就能賣,那個時候就很多人就是,把東西做成衫子就可以,但是我們認為不應該這麽做,所以我們起步的時候就沒有這麽走。所以我記得我,應該說到了第三年,我們伸出壹個手來數日神,我們已經進了前五名,應該說從進前五名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
解說詞:1995年時,他和太原合資建廠,將企業的規模進壹步擴大。同年,日神集團的第壹家專賣店在廣州中國大飯店開業,這時的楊永開始到世界各地去考察,積累各國的紡織業經驗,帶領日神參加各種服裝節。他的事業經過量的積累,開始了質的飛躍。
楊永:什麽叫名牌?老百姓真真正正喜歡的東西,買了東西願意往自己身上穿的,我覺得這是真真正正的品牌,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最高的目標。
解說詞:在羊絨行業中,有清華大學相等學歷背景的人少而又少,因此楊永的聰明在圈中也早已被公認。他的聰明不僅表現在自身的知識層面,更多地體對人才的愛惜和重視。生活中的楊永和員工走得很近,他的平易近人,也被大家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王福來:(深圳日神服裝有限公司終端部經理)在平時,在他生活當中,跟他接觸的過程當中,如果不問的話,妳根本不知道他是董事長。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他比較平易近人,包括他跟我們壹起打乒乓球。跟我們壹起開玩笑,或者跟我們壹起吃飯喝酒,就是說妳根本看不到,在生活當中,他是壹個董事長的樣子。
郭莉:(深圳日神服裝有限公司生產總監)我就舉個很小的例子,我剛來日神時間不長,結果就頸錐病犯了不太舒服。當時楊總聽到以後,即刻就給他壹個,專門做保健的醫生打電話就說我們有個郭總要到妳那兒來看病,、妳什麽都不要講,壹定把她的病治好。
楊永:我對下屬要求也比較嚴,而且也盡可能教他們,我們日神有壹個流傳和普遍的壹個話,就是說可能有些人覺得理智的人,可能我好比說沒有掙很多錢走了,或者沒有得到什麽東西走了,就問他妳在日神這些年妳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幾乎90%多的如果妳去采訪他們去問,說我在日神最大的收獲是學到東西。
達文:從表面上看,楊永是幸運的。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壹個高級打工者,搖身壹變,成了日神集團的總經理。除了清華大學的背景,流利的外語,刻苦的工作,懂得愛才,他究竟還有什麽經商成功的秘訣?要揭開這個謎底,有兩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生活中兩個很親近的人,壹個是有著研究生學歷的妻子朱宇清,還有壹個就是當過十六年警察的哥哥楊兵。且聽聽他們和楊兵的故事。
楊兵:(深圳日神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當時的8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候生活水平還不是太高,那時候我轉業到公安部門掙四十多塊錢,他那時候愛好機油,那時候還想買壹些其他的壹些輔助學習用品,有的時候每月能給他寄上20塊錢,畢竟就是說我弟弟,因為聽我父親講,是我們家祖祖輩輩的第壹個大學生。等到他做生意以後,因為他在1984年畢業以後呢,先分到內蒙工學院,之後在工學院幹壹年多以後,下海以後開始做生意,我記得那是1988年,他當時做(羊絨出口)生意,掙到四五萬塊錢。當時我那個時候1988年正準備結婚,他也拿出幾萬塊錢給我。從1995年開始公司想進入國內市場開始做內銷,這時候楊永就給我打壹個電話,就說妳能不能幫我到市場上做些銷售,這時候我在公安局已經工作將近十七個年頭,當時就說能下決心的原因當時說還是壹種親情的關系,弟弟創業也比較艱難。
朱宇清:(楊永的妻子 原為深圳日神服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我們剛到深圳的時候,因為他第壹個公司離開之後,我們自己租房子,等於把所有的積蓄都交了三個月的房租。那個時候再到下個月,再交房租就交不了。那當時就是在深圳這個環境,我覺得就是這壹點不是很好,就是妳跟什麽人借錢都很難,那最後還是問我媽媽的同事借的錢,那段時間可能我們,大概我們手裏好象,兜裏只剩下20塊錢我記得,就那段時間是比較艱難,但那個時候我對他好象比較有信心,他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那麽很快就擺脫了這種狀況。
解說詞:經過最艱難的時期,又有哥哥和妻子的幫助,楊永在羊絨行業牢牢站穩了腳跟。但是野心不小的楊永笑稱自己這幾年都是在不務正業,在不務正業的領域他成了行家。他想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好好做壹回地產事業,行家要變成了初學者,楊永有他的想法。
楊永:我說做房地產和做羊絨是壹樣的,它所追尋的理念是壹模壹樣的,只不過呢,這個是穿在身上的,那個妳是住在家裏的,實際上它兩個是通的,我們想用很多在羊絨行業的理念來回過頭去做地產。我們計劃把這壹個停緩間工廠做成他這個區的壹個標誌性建築。那麽我們這個完工了以後,應該在完工那個時候,應該是當地最高的最漂亮的壹個建築,而且是壹個功能最全的壹個綜合機構,我們應該包括公寓,包括商業,包括五星級酒店,包括其他的餐飲、娛樂,應該說是壹個功能非常齊全的,在沈陽當地獨壹無二的項目,所以我們對這個項目今後的前景非常有信心。
解說詞:親情讓事業走得更遠,緣分讓生命有了延續。原為成全別人,沒想最後成全了自己。1987年,楊永和妻子朱宇清在海邊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結婚照。當年楊永和妻子的認識,原為成全別人,沒想最後成全了自己。
采訪楊永:我們是在壹個非常偶然的壹個場合下認識的,當時是我的壹個同學和他的女朋友,他們倆快分手了,但他又想讓我幫著去給撮合,讓我要陪著他壹塊兒去旅遊,那麽通過旅遊的關系,能夠讓他們倆關系更近,可是那個女孩呢,她不想自己去,她要找個伴,後來就找到了我太太,因為她們倆是同學,那這樣的話,我們四個人壹塊兒就出去玩,完了到最後,他們倆吹了我們倆成了。
解說詞:回顧和妻子走過的十八個年頭,有很多記憶留在了楊永的心底。妻子曾在楊永生活上最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也曾在楊永事業上需要助手的時候充當了賢內助。楊永和妻子朱宇清,原本是壹對全心為事業的丁克夫妻。直到有壹天,有了楊楊的誕生,他們的生活開始了微妙的變化。有著研究生學歷的妻子全身而退,心甘情願作起了全職太太,楊永也在孩子的笑聲和哭聲中,深深體會到四十歲喜得貴子的天倫之樂。
達文:很多人都說,壹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壹定會有壹個女人默默的奉獻。楊永的成功, 也說明了這壹真理。然而女人也有困惑,究竟怎樣的犧牲才能讓家庭更幸福?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想要的又是什麽?來聽聽楊永的妻子怎麽說。 朱宇清:我覺得他作為壹個丈夫,最重要的是給了我安全感。無論發生什麽事情,壹想到他,就覺得有了依靠。而且壹個家庭不可能沒有磕磕碰碰,這麽長時間了,也不會有大的矛盾了。在家裏壹般他也都讓我作主。
解說詞:回歸家庭,回歸自我的內心,是很多企業家未曾實現的另壹片天空。我們看到楊永的選擇很明智,也很幸運。雖然楊永,是壹個每年資產過億的企業家;雖然他所帶領的日神集團,在行業中名列前茅;雖然他的步伐將邁向風雲變幻的地產界,但他依舊保留著壹份平常人的自然。學者的風範,文人的低調,商人的膽量,在楊永的身上,最終卻讓人看到了壹種精神上的回歸。我們有理由相信,也許事業讓人無法停止腳步,也許求索的道路永不平坦,但這闖蕩的過程,將永遠留在每壹個有夢人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