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陰平,滅亡蜀漢的是鄧艾。
東漢末年分三國,中國經過西漢和東漢四百余年的統壹後再次迎來了分裂,從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篡漢,到太康元年晉武帝司馬炎派大軍攻滅東吳再次實現統壹,中國陷入了整整半個多世紀的三國分裂局面。而最先打破三國鼎立這個僵局的行為,毫無疑問曹魏名將鄧艾偷渡陰平攻滅蜀漢這壹軍事行動,蜀漢被鄧艾攻滅後,三國歸為壹統的大勢已經是不可阻擋。
鄧艾最終趁著姜維被鐘會牽制在劍閣這壹機會,走陰平小道,歷經九死壹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甚至穿越了七百余裏的無人區,還差點因為糧草補給陷入絕境。就這樣,歷經九死壹生的鄧艾,就像神兵天降壹般出現在了蜀漢江油守軍的面前。
鄧艾生平
遇到司馬懿,可以說是鄧艾壹生的重大轉折。正始(240—249)初,魏國準備在東南壹帶進行屯田,積儲軍糧,對付吳國,因此就派鄧艾前往視察。鄧艾從陳縣、項縣壹直巡視到壽春。經過考察,鄧艾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第壹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疏通漕運,第二,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模的軍屯。
司馬懿看後,非常滿意,采納並實施了。從正始二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北以淮水為界,自鐘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沘水源頭之間的四百多裏範圍的土地上,五裏設置壹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壹面屯田,壹面戍衛。
同時,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拓寬了,從黃河引水註入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修成了許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裏長的水渠,灌溉農田二萬頃,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壹體。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