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畫龍點睛”是什麽意思?

“畫龍點睛”是什麽意思?

釋義: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比喻說話寫文章,在關鍵的地方用壹二警句點明要旨,使內容更加傳神有力。

畫龍點睛出處:唐朝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皆在。

譯文: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墻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張)就點了其中壹條龍的眼睛。壹會兒,雷電打破墻壁,那兩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擴展資料:

畫龍點睛的近義詞:錦上添花、點睛之筆。

1、錦上添花,漢語成語,拼音:jǐn shàng tiān huā ,釋義:意指在美麗的錦織物上再添加鮮花。比喻略加修飾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礎上進壹步完善。

出處: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第壹步需要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3、點睛之筆,成語,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指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出處:《晉書·顧愷之傳》:“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

譯文:胳膊腿兒好看也罷難看也罷,對傳神的妙處來說根本就無關緊要,那逼真刻畫形象生動的關鍵,可就正是在眼睛上啊。

百度百科-畫龍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