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是什麽?
文化旅遊不是為了旅行而打出文化的旗幟,去消磨壹段時光;而是為了文化不惜千裏迢迢旅行去親身經歷、去沈浸其中,從中獲得獨壹無二的愉悅感。換言之,文化旅遊重要的不是旅途和目的地,而是文化;在文化旅遊中,旅遊是配角,文化是主人,這才是文化旅遊的真實內涵。
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2016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及占GDP比重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內旅遊市場高速增長
2017年,國內旅遊市場高速增長,入出境市場平穩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7億人次,同比增長3.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初步測算,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
2010-2017年我國旅遊人數規模、總收入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文化旅遊受阻
如果說中國文化旅遊是壹個軟件的話,要讓這個軟件完美運行起來,壹定要與之相配的硬件,這個硬件便是省際高速的連通。以我所經這五省來看,交通先進的省份已經實現縣縣通高速,但是在出省大通道建設上,依然非常不樂觀,與交通相對落後省份相差不大。總體感覺,各省普遍不樂意更多修建跨省大通道。
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以地方建設為主,地方出於自身經濟發展考慮,往往優先建設連接經濟相對發達地市和省區的高速公路,而在連接經濟欠發達地市和省區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害怕自己出錢出力修路,讓鄰省占了便宜,寧可選擇以山為關、以河為卡,不願意開辟更多的出省通道,人為地阻礙地區間經濟文化交通,也讓文化旅遊者深感遺憾。
其實,文化不是某個地區所獨有的,文化旅遊幾乎都具有跨地區的特性,比如搞的禪宗文化主題文化旅遊,還有類似紅色文化旅遊、客家文化旅遊、大別山文化旅遊等等,都是分布在跨省區域上的,如果在交通互聯互通上遲遲懷著地方利益至上的小算盤,文化旅遊這場盛宴,想做出更飽滿的內涵和更加豐富的層次,那無疑不可能的。
現在,國家已經將發展文化旅遊,視作未來經濟新增長點而加以重視,壹是將省際高速公裏的規劃和修建主導權從各省收歸中央,凡是跨省通道,都應該由中央交通部門來主導,這就避免了地區本位主義的幹擾;二是應該對省際區域較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加強督促和考核,讓他們拿出不怕別人占便宜、大家壹同發展文化旅遊的誠意和勇氣來,***享文化資源,***同分配文化利益,把文化旅遊這場大戲唱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