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哪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哪

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述而》壹書。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三虛數,極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壹樣。此句中泛指多個人。

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為“在其中”。

幾個愛好相同的人壹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是值得我效仿的人。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擴展資料: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壹個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找他人的缺點;或者只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愛拿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相比。

在與人相處中,就表現為對優於己、強於己者不服氣;對有缺點錯誤者鄙視、嫌棄;嚴於責人而寬於責己;拿正確的道理當作手電筒,只照別人,卻不照自己。這樣,既堵塞了向他人學習提高自己的道路(擇其善者而從之),也難免造成人際間的不和諧,以至發生沖突。

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三個人做事,必須有我們自己的紀律、制度。如果沒有壹定的、符合三人的制度,做事將不太會成功,或三個人、團體必然出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