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青少年朋友,常常為壹點小事斤斤計較,鬧得臉紅脖子粗。這種缺乏寬容的態度不僅不利於同學間的和睦相處,也不利於人際間的正常交往。
學會寬容別人首先要有樂觀的心態,壹個悲觀的人總是很容易想到事物不好的壹面,而且心情比較壓抑和郁悶,所以總會對別人不滿或者生氣。雖然有的人平時挺樂觀,可是壹旦遇到什麽事情就悲觀起來,這也不算真正的樂觀。真正的樂觀是不論在什麽時候都可以給自己鼓勵和希望,並且相信自己。
當然要想獲得寬容,也離不開***贏觀與換位觀的樹立。***贏觀簡單來講就像壹句廣告語中所說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對過度競爭觀的否定,是壹種真正的集體主義。我們需要寬容同學,寬容自己在競爭中的對手。曾經林肯總統對競爭對手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了議員的不滿,議員說:“妳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不是正在消滅我的敵人嗎?”林肯總統的話壹語中的,多壹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而換位觀則需要我們換位思考,進行角色的轉換。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同學的交往若產生了摩擦,應當把自己和對方所處的位置關系交換壹下,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以對方的思維方式或思考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當妳本來想發怒的時候,通過換位思考,妳的情緒就會變得平靜下來;當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的時候,通過換位思考,妳會真切地理解他此時此地的感受。通過換位思考,妳也會變得寬容。
其實,寬容別人也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對別人多壹點寬容,我們生命中就會多壹點空間。人生活在社會上,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和許多人打交道,包括家人、朋友、同學、同事和陌生人。我們必須時刻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裏,才會感到幸福,才能生活得更有價值。人要實現自身的價值,要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就必須不斷地與身邊的人相處,而與他人相處的最好方式就是善待他們,不斷地去適應他們的變化,這也是寬容的主要表現。
壹、要善待身邊人,就要寬容。人難免有壹時失誤或壹念之差做錯事的時候。要善待他、寬容他,容許他改正錯誤,他就會心存感激,有機會會回報於妳,對妳更死心塌地。
二、善待身邊的人,就要關心他的需要,並盡量幫助他得到滿足。
三、善待身邊人,在精神上就要使之愉悅,杜絕家庭暴力之類。平時多用贊美、肯定之詞,多發現對方的閃光點,並肯定之,多少有點阿Q精神。
四、交朋友要由淺入深,對雙方關系的親密程度有個正確認識,對朋友有個認識甄別過程。有的人壹見面就不分彼此,後來發現有意見相左的地方又糾纏不清,鬧得不愉快。所以,寧願彼此保持距離、客客氣氣的,也不要開始很好,後來又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