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跪求美國鋼鐵工業發展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跪求美國鋼鐵工業發展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壹、美國鋼鐵工業的歷史

美國鋼鐵工業從1868開始了現代化進程。1868-1880工業革命時期,美國鋼鐵產量年均增長40%左右,使美國鋼鐵工業生產能力巨大,產品品種齊全,產品質量良好,生產技術先進。

1881—1920工業化初期,美國的鋼產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快於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1899年美國粗鋼年產量達到10810000噸。

1920到1955工業化中期,美國鋼鐵產量年均增長7%。1953年突破年產1億噸鋼,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從1956到1975,工業化完成後,美國鋼鐵產量以年均0.5%的速度小幅增長。1973年,其年產量達到13680萬噸,是迄今為止美國鋼鐵工業史上最高的鋼產量紀錄。

此後,美國的粗鋼產量開始下降,再也沒有恢復到這個水平。可以說,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鋼鐵工業壹直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20世紀70年代以後,鋼鐵工業已經發展成為美國經濟中重要的基礎產業,受到美國政府的保護。因此,鋼鐵行業被稱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

二、美國鋼鐵工業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優勢

發展優勢可以分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本質是生產力的國際比較。唯壹不同的是,比較優勢強調的是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之間或同壹行業不同生產環節之間的生產率比較,而競爭優勢強調的是不同國家同壹行業和同壹行業不同生產環節之間的生產服務比較。

1.美國鋼鐵工業在資源稟賦方面具有以下比較優勢。

①美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資源有利,鐵礦石資源豐富,品位很高,采礦業發達,原材料和燃料供應充足。比如阿巴拉契亞山脈有豐富的焦煤,蘇必利爾湖以西有豐富的鐵礦(目前豐富的鐵礦已經枯竭,但含鐵量22%-35%的貧礦數量巨大,五大湖沿岸的梅薩比鐵礦最為著名)。

(2)發達的鐵路和水運為鋼鐵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1910年,美國的鐵路裏程達到近40萬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大量的鐵路建設與鋼鐵工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壹方面,鐵路建設不需要消耗大量鋼材,刺激了鋼鐵行業的發展;另壹方面,完善的鐵路運輸網絡為鋼鐵工業的原材料、燃料和產品的運輸提供了便利的運輸條件。與此同時,美國五大湖地區的水上和海上運輸也對鋼鐵工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美國鋼鐵工業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競爭優勢。

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鋼鐵工業的發展。在工業化進程中,所有產業都處於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而鋼鐵產業作為基礎產業,在產業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既要滿足大型基礎設施和基本建設的需要,又要為裝備工業、機械工業和耐用消費品制造業提供各種高質量、高等級的鋼材,提高這些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因此,為了促進真正的進步,各國只有大力發展鋼鐵工業,提高鋼鐵工業的經濟規模,生產高質量、高技術含量的鋼鐵產品,才能充分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這種基礎原材料的需求。如果不能實現鋼鐵自給,需要花費大量外匯進口鋼鐵產品,會加劇其他行業的資金短缺,增加鋼鐵產品需求行業的投入成本。從整個國家的宏觀經濟角度來看,這是壹個不經濟的選擇。二戰前後,美國政府壹直將鋼鐵視為戰略資源,給予鋼鐵行業必要的政策支持。通過大力發展國內鋼鐵工業,可以實現鋼鐵工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提高鋼鐵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和產品檔次,從而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和質量。

(2)保持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前期更註重新技術的引進和采用,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和創新。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雖然比英法晚很多,但在其工業化初期,充分利用了國外的先進技術成果,如煉焦、熱風爐、平爐、型鋼軋機、馬口鐵等技術都是從英國引進的。引進後,對其進行了改進,創造了許多新工藝和新設備。

③規模化生產。在生產體系上,實現了企業與專業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發揮了不同產品的規模經濟優勢。“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是第壹個充分利用鋼鐵加工新技術的規模經濟優勢的企業家。1867年,他在匹茲堡建立了壹個巨大的鋼軌用貝塞麥綜合鋼廠,即埃德加·湯姆森鋼廠,10年來壹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鋼廠。到20世紀初,匹茲堡軋鋼廠每年雇傭的員工只有1800人。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本和價格大幅下降,同時給鋼鐵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因此,美國開始成立巨型公司,集煉鐵、煉鋼、軋鋼等工藝於壹體,合資形式成為鋼鐵生產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國鋼鐵公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公司。同時,在產品生產上,這些合資企業趨於專業化,從而減少了機器設備的種類,便於采用先進技術和合理管理,提高了規模經濟的效率。1935年,至少有44家美國鋼廠的產能超過40萬噸,是當時英國最大鋼鐵企業斯圖爾特·勞埃德的兩倍。其中,美國18家企業鋼鐵產能超過1萬噸。

(4)利用資本實現規模經濟。鋼鐵行業是壹個規模經濟顯著的行業,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來更新設備和開發新技術。因此,鋼鐵工業的發展需要建立現代股份公司制度來滿足上述要求。在工業化過程中,美國政府鼓勵發展大型制造企業,企業之間的兼並重組經常發生。只要是生產必需的,有實力的大公司都會堅決收購自己需要的公司。這種制度環境客觀上有助於鋼鐵企業利用鋼鐵行業的規模經濟優勢,發展壹體化鋼鐵企業。

第三,美國鋼鐵工業布局的演變

1.資源布局

美國鋼鐵工業起源於東北大西洋沿岸,最初是利用當地木炭和小鐵礦發展起來的分散的小廠。隨著木炭被無煙煤取代,冶金中心向西轉移到伯利恒(Bethlehem)和斯克蘭頓,這兩個地方靠近無煙煤產地。煉焦煤煉鐵技術普及後,其中心繼續西移,移至生產煉焦煤的匹茲堡。匹茲堡在現代工業史上曾被稱為美國的“鋼鐵之都”。20世紀初,蘇必利爾湖鐵礦開發後,許多新的鋼鐵工業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在湖邊出現,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和布法羅,在中國最大的鋼鐵消費區大西洋沿岸也建起了大型鋼鐵廠。

2.面向消費的布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後,美國的鋼鐵工業呈現出向沿湖和沿海消費區集中的趨勢。新建的鋼鐵廠大多位於芝加哥和大西洋沿岸,而匹茲堡的地位相對被大大削弱,壹些鋼鐵廠甚至倒閉。主要原因有:(1)鋼鐵生產所需的煤炭、鐵礦石等原料,可以通過廉價的水運從異地獲得。因為大規模運輸,鋼企還可以享受低運費,而鐵路運輸鋼材運費很高;②20世紀50年代以後,蘇必利爾湖的富鐵礦產量壹直在減少,而從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進口的質優價廉的鐵礦石數量卻在增加。為了方便進口鐵礦石,美國在沿海地區新建了伯恩斯港鋼鐵廠和費爾斯鋼鐵廠,擴建了巴爾的摩附近的斯波爾伯特鋼鐵廠;(3)電爐煉鋼的比重越來越大。電爐煉鋼需要消耗大量廢鋼(美國約2/5),廢鋼主要來自鋼鐵消費地區。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在消費區建了幾十個小鋼廠。他們用廢鋼做原料在消費區煉鋼,軋制當地需要的鋼材。目前美國20%左右的鋼都是小鋼廠生產的,這對平衡鋼鐵工業布局有重要作用。

第四,美國鋼鐵行業“衰退但不後退”

美國鋼鐵工業在經歷了20世紀初中期的高速發展後,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陷入衰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鋼鐵工業退出了美國的主導產業。衰退的表現:壹是鋼鐵工業的增加值已經低於美國28個制造業的平均水平;第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雖然保持了10年的增長,但鋼鐵工業仍然缺乏增長的動力。鋼鐵企業承擔的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較高,無法與進口鋼材有效競爭。經濟衰退的原因如下:

1.美國國內鋼鐵總需求發生了變化。

壹國鋼鐵產品的消費需求影響著該國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即內需是提高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源動力,不同的內需條件會導致各國競爭優勢的不同。隨著美國工業化的實現,美國經濟對大型鋼鐵產品的需求增速明顯放緩。比如1900年,機械制造業在西進運動中迅速發展,鐵路就業人口躍居美國第壹;到1940,汽車行業趕上了第二名;到1980,信息產業上升到第三位,到1990,信息產業終於取代汽車產業成為美國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上世紀末,美國信息產業的年增長率相當於其傳統產業的3-5倍。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化,鋼鐵的總需求和需求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美國的鋼鐵產量趨於穩定,不會達到以前的高產量。

2.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鋼鐵工業的競爭力明顯下降。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①設備投資周期與技術進步不同步,導致生產設備老化。美國鋼鐵工業的第壹次投資高峰是在二戰後的五六十年代。LD轉爐、連鑄、大型高爐、計算機控制軋機等現代化技術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實用階段,導致美國鋼鐵工業的設備投資與國際鋼鐵工業的技術創新不同步。相反,日本和壹些歐洲國家正在鋼鐵工業中同時應用和創新這些新技術。

(2)設備結構落後,特別是在軋制過程中,有相當多的設備不能滿足用戶“小批量、多樣化”的需求。

(3)為了防止罷工,提高了工人的工資,導致工資在成本中的比重增加。

④美國鋼鐵企業在困境中選擇“多元化”發展道路,導致投資資金等資源分散。

⑤20世紀70年代,由於美國反壟斷法執行嚴格,美國沒有像日本那樣強大的鋼鐵聯盟、工業研究協會等行業團體,早期企業的兼並重組計劃未能通過議會審查,導致美國產業的產業調整缺乏有效執行力和靈活性,進而影響美國鋼鐵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和形成新產能。

日本鋼鐵工業的崛起加速了美國鋼鐵工業的衰落。

20世紀60年代以前,美國鋼鐵企業以組織結構完善、鋼廠規模大、生產設備單壹、經濟規模合理著稱,並在這方面長期保持領先地位。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其他國家與美國的差距不斷縮小,日本開始在某些方面超過美國(主要是在工資和基礎設施成本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世界鋼鐵工業的燃料消耗大大降低,美國五大湖和內陸地區鋼鐵企業原有的資源優勢在20世紀50年代後逐漸消失。另壹方面,大型海運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區建設大型鋼鐵企業成為更具優勢的產業布局選擇,這也使得在沿海地區設有工廠的日本鋼鐵企業在產品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再者,日本鋼鐵行業是“出口導向型”行業,即鋼鐵產量的30%左右用於出口,美國是重要的出口國,這也使得美國鋼鐵行業直接面對日本鋼鐵行業的競爭,美國鋼鐵產品的成本遠高於日本鋼鐵產品,從而使美國鋼鐵企業失去競爭優勢。可以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鋼鐵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應用、設備投資和生產規模等方面開始落後於日本鋼鐵工業。

4.用貿易保護措施為美國鋼鐵工業提供發展空間。

美國壹直認為自己的經濟體制是世界上最虛榮的,其他國家的產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政府的保護。早在1968,伯利恒鋼鐵公司董事長就對股東說:“在世界上,中國的鋼鐵行業是唯壹壹個完全民營的鋼鐵行業。無論在哪個國家,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鋼鐵工業都被視為政府政策的得力助手,接受政府資助,或者這些企業部分或全部為國家所有。通過這種方式,這些外國政府壹直在采取旨在保護國內市場、限制進口和鼓勵鋼鐵出口的措施。如果近年來的趨勢繼續漂移,那麽國內鋼鐵行業將遭受嚴重的銷售疲軟,從而威脅國家安全。”基於這種認識,當美國鋼鐵企業的處境迅速惡化時,美國鋼鐵工業通常會將許多困難和問題歸為不同國家的工業體系,並提升為政治問題,借助政府保護性政策和措施避免外國鋼鐵企業的競爭。

在鋼企的強大壓力下,美國政府將對美國鋼鐵貿易進行幹預。65438-0969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國鋼企與歐洲、日本鋼企達成協議,自願限制鋼材進口。2002年,在國內鋼企的壓力下,美國布什政府啟動201條款,對美國汽車制造商和其他鋼鐵用戶征收高額關稅,以懲罰企業從國外進口鋼鐵,以幫助長期低迷的國內鋼鐵行業。從長遠來看,保護主義措施對美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弊大於利。

5.美國鋼鐵工業“衰落但不後退”

美國政府壹直給予鋼鐵工業必要的支持。例如,為保證國防用鋼和尖端金屬材料的研究和應用,政府將壹些重點鋼鐵企業的研發工作納入國防預算進行保護,支持美國鋼鐵工業在核心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工業逐漸取代制造業成為美國競爭力的核心。但同時也應看到,隨著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美國鋼鐵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管理和技術改革,通過高新技術的擴散和滲透,促進了鋼鐵工業有效地實施技術創新和結構重組,從而在更高層次上生存和發展。近年來,美國鋼鐵工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競爭力得到提高。粗鋼年產量壹直保持在9000萬噸左右。可以說,美國鋼企再次成為世界鋼鐵技術革命的中心和工藝改革的引領者。隨著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美國鋼鐵工業實現了“不進則退”。

目前,美國和世界上許多鋼鐵公司普遍面臨經營和財務危機。及時找到正確的戰略解決方案是擺脫局面的關鍵,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目前,美國鋼鐵工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壹,鋼鐵行業是壹個資金密集型行業,但往往存在不明智的資金使用措施,市場容量始終處於過剩狀態。

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不利的監督和管理,是全球許多鋼鐵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最重要原因。大多數產能過剩問題從根本上說是錯誤的戰略決策和資本借貸。許多項目缺乏正確的市場預測,結果是鋼鐵企業陷入財務困境,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價格對開工率和市場匯率的變化極其敏感,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升級。

明智地使用資金的能力對公司的成敗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近年來,在幾乎相似的兩個投資項目中,資金成本的差異甚至超過了100%。新項目單位資金成本超標和項目準備時間延遲的問題很難克服。

許多鋼廠和新項目貸款機構對以下核心市場定位問題缺乏充分了解:

1,公司應該清楚,在他們即將進入的國內或國際市場,需要建立產能和開工率的準確數字,想要獲得多大的市場份額。

2.準確判斷哪些市場,為什麽產品能在這些市場賺錢或賠錢。

3.準確劃分公司服務的客戶群體規模和結構。

4、明確哪些是鋼材的過渡市場,哪些地方最終使用進口鋼材。

5.準確分析公司的原始增長率和市場新進入者的預期增長率。

第二,雖然大家都清楚鋼鐵行業需要兼並,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國鋼鐵行業合並的障礙非常大。從1998開始,鋼材價格下降,鋼鐵公司利潤下降,以至於美國鋼鐵公司和鋼鐵相關公司根本沒有資金在20世紀進行大規模收購。此外,由於上世紀90年代實施的壹些錯誤的擴張、並購計劃,鋼鐵行業已經成為投資界極力回避的行業。同時,鋼鐵行業的合並需要先解決歷史遺留的成本問題。問題解決了,才能形成大規模的合並。美國鋼鐵業的合並也是受歷史失敗教訓的影響。例如,已經破產兩次的LTV鋼鐵公司就是瓊斯&;拉夫林鋼鐵公司和共和國鋼鐵公司於1984年合並。1988-1992年,加拿大多法斯科鋼鐵公司與阿爾戈瑪鋼鐵公司的合並也以失敗告終。

第三,鋼鐵行業曾經強調產量和掠奪性擴張,忽視了需要認真研究市場策略。

為了加強對市場的占領和掠奪,許多鋼鐵企業都在拼命擴大生產。重視生產對任何壹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行業都應該利用壹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掠奪式的擴張,但是如果過分強調生產,必然會忽略對市場的分析和市場策略。

壹些過度擴張的項目、並購嚴重損害了鋼鐵行業在投資界的聲譽。而且過去那種靠建聯合鋼企或者聯合小鋼廠就能輕松占領市場的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了。現在許多市場反映了壹種基於相對平等的競爭。

四、鋼鐵公司在層級控制和平衡系統中的代表貸款失效,特別是在壹些急需建設的新項目中。

高層管理者最初會批準新項目的建設,但這個項目經常失敗。從項目準備開始,公司就強烈拒絕了來自非決策層的不同意見。通常壹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總是過於強調項目、設備、選址、區域銷售反饋和領導的意見,而忽略了對市場、戰略、競爭的細微分析。然而,貸款機構本身沒有能力評估鋼鐵行業市場的微小差異。而且壹旦資金到位,公司也不能聽對項目持謹慎態度的不同意見。

5.目前,鋼鐵產品、終端用戶市場和鋼鐵行業的動態變化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而過去用於人工分析市場的經濟和工業數據的質量正在下降。

統計數據需要不斷整理和增加,但美國鋼鐵行業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向工業統計機構報告,很多公司的報告也只是簡單的匯總,無法從這些數據中分析鋼鐵終端用戶的消費情況。

數據信息整理只是市場評估過程中的第壹步。鋼鐵行業和鋼鐵消費行業的市場規模、結構等因素都在快速變化。正因如此,對市場的評估和對前期市場的研究通常顯得過於落後,導致信息不準確,直接導致錯誤的戰略決策。

6.應考慮影響國際市場的因素,尤其是亞洲的發展。許多美國鋼鐵公司總是忽視或削弱這些因素。

鋼鐵是壹種全球性商品。美國市場不能獨立於世界市場。亞洲鋼鐵市場占全球鋼鐵消費的壹半,預計新增消費增長2/3在亞洲,這將對定價、貿易和產能利用率產生很大影響。匯率的變化可能會給鋼鐵定價和企業的生產成本結構帶來災難。不適當的匯率變動,如升值20%-30%或更高,會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最近美國鋼鐵工業成本結構的惡化是不適當的匯率變動的直接結果。曾經被稱為明星企業的克羅斯集團在英國的生產工廠,在短短幾年內就因匯率變動不當而虧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