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出自哪?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出自哪?

“上下同欲者勝”出自春秋時期孫武著作《孫子兵法》的第三篇《謀攻》,“風雨同舟者興”為後人所加。

意思是:上下意願壹致、同心協力就能獲勝;壹起與風雨搏鬥,***同經歷患難,就能興盛。

1、《孫子兵法·謀攻》原文為: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譯文:所以,預見勝利有五個方面: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勝;知道根據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對策者,勝;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願壹致、同心協力的,勝;以有充分準備來對付毫無準備的,勝;主將精通軍事、精於權變,君主又不加幹預的,勝。以上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

2、風雨同舟:意為在狂風暴雨中同乘壹條船,壹起與風雨搏鬥。借以比喻***同經歷患難。

擴展資料:

“上下同欲”是五個致勝要素的重中之重。《孫子兵法》開篇就強調“主孰有道”,認為政治清明,國君仁義愛民,是戰爭取勝的首要因素。如果政治黑暗,上下離心,關系緊張,矛盾尖銳,那麽自己的隊伍必然渙散軟弱,戰鬥力低下,無法完成任務,走上破軍亡國的末路。

掛帥者、領軍人只有與廣大民眾的意誌統壹起來,上下之間團結壹致,和衷***濟,才能奪取戰爭的勝利。

孫子“上下同欲”、政勝為首的治軍管理原則與立場,受到後世兵家的普遍推崇,這壹理論得到不斷豐富發展。

註重“上下壹心”,努力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壹致,“與眾同好”“與眾同惡”;要求軍隊內部日常做到“寒暑與均,勞逸與齊,饑渴與同”,不搞特殊化,講求上下平等,貴賤無別;強調在戰場上做到上下之間“安危與***”,榮辱壹體;主張“上下同欲”要從平時做起,堅持不懈。

時至今日,這些治軍原則仍具有指導意義。

常德日報-上下同欲者勝 風雨同舟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