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費孝通(1910-2005),字彜江。祖籍江蘇吳江。1928年夏天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第壹附屬高中,秋天入東吳大學醫預科。1930年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學士學位。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獲碩士學位。1936年秋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攻讀人類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8年秋回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系。1940-1945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並主持雲南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人類學教授。1980-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5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人類學教授。作為社會活動家,曾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1980年接受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頒發的馬林諾斯基名譽獎;1981年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1988年在聯合國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書”獎;1993年獲日本亞洲文化獎;1994年接受菲律賓馬克賽賽社區領袖獎。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鄉土中國》、《鄉土重建》、《皇權與紳權》、《民族與社會》、《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費孝通被譽為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壹。2005年4月24日22時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0年11月2日,費孝通出生於江蘇吳江。
《費孝通銅像》南京大學美術學院吳為山作品
1928年,入東吳大學(現蘇州大學),讀完兩年醫學預科。
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
1933年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研究生,1935年通過畢業考試,並取得公費留學。
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社會學學士學位,師從中國人類學家吳文藻。
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人類學系,師從俄國人類學家史祿國。
留學海外
1936年夏,費孝通去英國留學,1938年獲倫敦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中文名《江村經濟》。
1938年夏,費孝通回到中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系,主持雲南大學和燕京大學合辦的社會學研究室。
1940年~1945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
學成歸國
1944年費孝通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曾任清華大學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鄉土中國》及譯文《文化論》、《人文類型》、《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等。
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投身於民主愛國運動。
1945年起歷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
1945年~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
1952年~195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1955年到貴州進行民族識別,參加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曾任國務院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第六屆中央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中央民族學院的副院長、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教授。
1957年3月24日費孝通寫的《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發表在《人民日報》,劃為“右派”。
晚年時期
1978年~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
1979年,起任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
1980年~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1980年,在美國丹佛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夫斯基名譽獎,並被列為該會會員。
1981年,在英國倫敦接受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頒發的赫胥黎獎章。
1980年,春費孝通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斯基名譽獎,1981年春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獎章,1982年被選為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榮譽院士,1988年費孝通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同年費孝通獲《大英百科全書》獎。曾在革和國民經濟中的位置提出了精辟的見解。
1998年,《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鑒》創刊,費孝通任名譽主編。
1982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982年,被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稱號。
1982年~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名譽所長。
1985年,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1988年,在美國紐約獲大英百科全書獎。
1993年,在日本福岡獲亞洲文化獎。
1994年,獲該年度菲律賓拉蒙·麥格賽賽“社會領袖獎”。
1998年,獲“霍英東傑出獎”。1999年11月,費先生接受錢偉長邀請,擔任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至2004年相繼出版的《費孝通文集》(16卷本)。
2005年4月24日22時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