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ān)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jiū)。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xíng)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唧唧唧唧,木蘭對著門在織布。
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 問姑娘妳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麽,在回想什麽呢?(木蘭回答道)木蘭沒有思念什麽,也沒有回想什麽。
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馬鞍下的墊子,南市買駕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北市買駕牲口的鞭子。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
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怕萬裏征程的遙遠,奔赴戰場,像飛壹樣地跨過壹道道的關,越過壹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鬥,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
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麽,木蘭不願做官,只希望騎上壹匹千裏馬,送木蘭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
(木蘭回到家裏)打開東邊的閣樓門,坐坐西邊內房的坐榻,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著窗子整理像雲壹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地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瞇著。雄雌兩兔壹起並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
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壹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讀書人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以賓客之禮對待仲永的父親,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王安石)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裏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
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壹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終成為壹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麽,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壹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孫權勸學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妳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進壹步去學習呀!”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妳成為精通儒家書籍、傳授經學的學官嗎?妳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了解歷史。
妳說妳軍務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務呢?但我常常讀書,並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軍師魯肅路過尋陽的。
2. 有沒有會翻譯文言文的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欲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壹也;使吾君以鳥之故而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齊景公喜歡射鳥,派燭鄒負責養鳥,而鳥逃掉了。齊景公發怒,下令要殺死他。晏子在旁邊請求說:“燭鄒的罪有三條,請允許我把罪行壹條壹條列舉給他聽然後再處死他。”齊景公說:“可以。”於是晏子叫燭鄒來,並在齊景公面前列舉他的罪行,說:“燭鄒!妳負責替我們國君養鳥卻把鳥弄丟了,這是罪行之壹;致使我們國君由於鳥的緣故處死人,這是罪行之二;讓各諸侯聽到這件事,都認為我們國君看重鳥而輕視士人,這是罪行之三。”晏子列舉燭鄒罪行完了,請齊景公處死他。齊景公說:“不要殺他了,我聽從先生您的教導!”
《嘗與客飲》原文與翻譯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郡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於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明史-宋濂傳》)
譯文宋濂曾經與客人飲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偵探察看。第二天,皇帝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麽東西?宋濂全部拿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確實如此,妳不欺騙我。”皇帝間或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皇帝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壹萬多字。皇帝大怒,詢問朝中的臣子。有人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這裏不敬,這裏的批評不合法制。”(皇帝)問宋濂,回答說:“他只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麽能夠重責(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納的內容。把朝臣都招來斥責,於是口呼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3. 男人問女孩 有沒有人欺負妳 是什麽意思男人這樣問就是很關心妳,很想保護妳,不讓妳受別人的欺負,如果有人欺負妳他肯定會幫妳出氣的,從而可見這個男人很愛妳,他是那種有壹定脾氣和武力的人,他是那種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為愛情赴燙蹈火萬死不辭的烈性男人。
如果妳也愛他,妳就要做個本份的人,做個是非分明的人,與鄰裏、同事、朋友之間有點小抹擦,能忍就忍,能想辦法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觖決,別給他說,以免讓他找別人麻煩,把事情搞大,後果不堪設想,如果妳愛他就多多引導他做人要大肚,凡事要三思,多多考慮後果,讓他在生氣時不要沖動。妳愛他可以跟他撒撒嬌,逗逗他尋尋樂,給他買買禮物,愛他決不能遇事讓他給妳出人頭地,相信聰明的妳,善良的妳會擁有壹個愛妳的男人,會擁有壹個美滿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