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萬歷援朝戰爭

萬歷援朝戰爭

明朝的抗倭援朝的戰爭,因為發生在爆發在萬歷二十年(1592,壬辰),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 這場戰爭是由豐臣秀吉發起的,原因很簡單,從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起經歷了長達壹百多年的時代。豐臣秀吉崛起做出了大規劃。另壹方面,日本統壹後,武士的意見很大,為了得到更多土地,豐臣秀吉也迫切地需要進壹步。

豐臣秀吉出兵的時候還特意給當時的朝鮮國王寫了壹封信,同時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進攻大明。當時朝鮮鬥十分激烈,對豐臣秀吉的這種無理要求沒有經過太多考量,以臣服明朝為由直接進行了回絕,然後繼續鬥。朝鮮由於根本無力抵抗,只好向大明求援。作為朝鮮宗主國的大明此時剛剛積攢下了壹些家底,在收到朝鮮的求援請求後,雖然有過猶豫,但也快速決定出兵幫助朝鮮。

整個萬歷朝鮮戰爭從萬歷二十年(1592)年打到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打了整整七年,最後的結局顯而易見,大明和朝鮮組成的打敗了日本。從結局來看,顯然秀吉的目標沒有實現。而明朝援助朝鮮,把日本人趕出朝鮮的目標得以實現,成功地粉碎了日本染指的企圖。所以單從結局來看是勝利的。 最後來說影響,這也是判斷明朝是否真的獲勝了的關鍵。這場戰爭的影響顯而易見,失敗使得豐臣家族的嫡系受到損失,隨後被逐漸取代。明朝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並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甚至因此耗費了大量積蓄,也遭到了極大的損失,整體戰鬥力下降嚴重,這使得周邊的得以發展。

綜上所述,明朝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班師回朝後面臨的尷尬局面也使得明朝自己吃了暗虧。不過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敵人已經打到了家門口,應戰已經毫無懸念,帶來的影響也是無法避免的。作為明朝最後的輝煌,影響是非常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