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輛級“智”造基地鑄就中國動力谷新名片
站上發展的“風口”,創新驅動,政策護航,“中國動力谷”三大動力產業之壹的 汽車 產業其勢正勁。而北京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株洲分公司”)無疑是這個千億 汽車 產業集群的強力引擎。
經過11年跨越式發展,北汽株洲分公司累計產量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10萬輛,成長為亞洲最大的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線制造基地之壹。
北汽株洲基地二工廠焊裝車間林立的機器人。
走進北汽株洲分公司生產基地,放眼望去,5400噸的全自動化沖壓線和全自動化焊接生產線奪人眼球;630多臺機器人陣列成“機械特工”,穿行於“數字化工廠”;全生產過程車輛自動跟蹤識別的MES系統,物流需求精確計算的LES系統,無窮睿“智”,讓AI觸手可及。
此外,株洲基地還擁有國內首個自主開發和應用機器人遠程壹鍵休眠、壹鍵暖機技術; 汽車 行業塗裝車間第壹個應用純電動輸調漆系統、第壹個應用智慧管理中心……“Made in Zhuzhou”的“株洲智造”,正在引領行業新標準。
北汽株洲分公司生產車間裏的新能源車型BEJING-EU5。
2009年,北汽集團與株洲攜手開啟株洲 汽車 產業的新篇章——北汽集團南方生產基地落子株洲高新區。11年間,北汽株洲分公司先後建成兩個現代化的工廠,導入15個平臺的車型產品,壹躍成為北汽制造中堅力量,產品暢銷全國及德國、墨西哥、斯裏蘭卡、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 汽車 電動化、智能化、***享化、網聯化大潮來臨,已在智能網聯和純電領域深耕多年的北汽蓄勢出發,北汽株洲分公司再次錨定航向,吹響“二次創業”集結號,向著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轉型升級。2019年,北汽株洲基地新能源 汽車 產量占比達到60%以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北汽株洲分公司作為株洲 汽車 產業的“龍頭”,全力打好防疫情、穩經營雙線戰役,並在2月中旬率先復工復產,有效帶動300多家 汽車 零部件配套企業及物流企業迅速恢復生產,其中湖南省內的42家配套企業於2月份全部復工。
未來,北汽株洲分公司將由壹個“生產基地”升級為擁有完備產業鏈功能的“ 汽車 產業園”,全力打造壹個“立足株洲,輻射湖南,影響全國”的行業領先的智慧 汽車 生態圈。北汽株洲分公司將緊密圍繞以北汽自主品牌供應商發展規劃為指引,以株洲為圓心,著力構建壹支業內領先、極具市場競爭力、配套半徑在100公裏以內並擁有完整上下遊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隊伍,攜手打造株洲 汽車 千億產業集群。
從“量變”到“質變”,推動產業加速邁上價值鏈中高端
大疫當前,百業艱難,但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
面對疫情沖擊,株洲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和戰略制高點,壹批戰略性產業相繼壯大,贏得發展先機。憑借核心技術,大批株洲企業在兩個市場“斬旌奪旗”,在逆境中強勢崛起。
國產首艘裝載“中國芯”的近海豪華遊輪“大灣區壹號”在深圳成功交付,自主研制的自動搗固系統順利完成首套裝車——繼高鐵、地鐵列車之後,中車株洲所的核心系統和部件,又在新領域得到了應用。
中車時代電氣制造中心工作人員向采訪團成員介紹產品信息。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前瞻布局,以關鍵***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株洲市依托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航發集團等龍頭企業,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突破城市軌道交通無人駕駛、新能源 汽車 智能網聯系統開發、功率半導體器件、航空發動機研制、先進硬質合金材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全面促進優勢產業創新發展。
鼓點鏗鏘,催人奮進。近年來,株洲市持續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大力實施 科技 創新、重大產品創新項目,聚焦解決“卡脖子”環節,在重點項目建設中融入創新基因。依托技術創新,還推動產業加速邁上價值鏈中高端,凝聚最大力量頂風行船、搶占制高點, 探索 出產業鏈鏈長辦公室、產業協會、企業聯合黨委的聯動機制,迅速在全市17個新興優勢產業鏈中全部鋪開。
中車株洲所研制的地鐵牽引變流器。
壹個個創新驅動的“強磁場”在株洲聚合,上半年,株洲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1016.3億元,增長8.4%;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17.2億元,增長8.2%,增幅排名全省第壹。
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而技術創新,則帶來產業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從內到外,從“量變”到“質變”,不斷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株洲“高速列車”,正向著“世界級現代軌道交通城、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中國最大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城、中國動力產業自主創新中心”加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