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子莫若父。
2. 驕倨傲暴之人不可與交。
3. 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
4. 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5. 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6. 務為不久,蓋虛不長。
7. 儉則傷事,侈則傷貨。
8. 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
9. 誌毋虛邪,行必正直。
10.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11.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12. 善用兵著無溝壘而有耳目。
13. 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
14. 量力而知攻。
15. 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
16.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17. 釣名之士,無賢士焉。
18. 憂郁生疾,疾困乃死。
19.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20.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21. 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
22.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
23. 治國常富,而亂國必貧。
24.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25. 獨王之國,勞而多禍。
26. 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
27. 多言而不當,不如其寡也。
28. 今日不為,明日亡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29. 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
30. 聖人若天然,無私覆,若地然,無私載也。
31. 聖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32. 令重於寶,社稷先於親戚;法重於民,威權貴幹爵祿。
33. 凡將舉事,令必先出。
34. 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
35. 草茅弗去,擇害禾谷;盜賦弗誅,則仿良民。
36. 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37. 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饑寒之至於身也。
38. 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39. 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40. 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41.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42. 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刑殺不赦,則民不偷於為善;爵祿毋假,則下不亂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