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潛艇之父是海曼·喬治·裏科弗、彭士祿、黃旭華、鄧三瑞。
彭士祿(1925年11月18日—2021年3月22日),漢族,革命英烈彭湃之子,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人,中國第壹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是中國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壹,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20世紀60年代,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為了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現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
黃旭華簡介
黃旭華,1924年2月24日(壹說1926年3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廣東省揭陽市(今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核動力潛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勛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
在攻克核潛艇的研制設計過程中,黃旭華依據大量的試驗和嚴謹科學論證,力挺水滴線型;他決策采用圍殼舵、艉水平舵相結合的操舵方式,成功地解決水下高、低速航行時的穩定性和機動性;他牽頭推導出艇體直徑比常規動力潛艇大約1倍,特別是導彈艙特大直徑和雙排大開孔等耐壓艇體結構的設計計算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黃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