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爾蘭***和國總統德·瓦勒拉,對科林斯未經他本人及其內閣授權,即簽署條約感到不滿。
2、條約內容也備受爭議。德瓦勒拉及其***和運動的許多成員,反對將愛爾蘭作為英帝國之下的自治領,更反對象征性地向英王宣誓效忠。
還有引起爭議的是英國保留愛爾蘭南部海岸的通商口岸,供皇家海軍使用。這些爭議都會使英國可以威脅愛爾蘭的外交政策。幾乎壹半的議員反對這項條約。條約最後於1922年1月7日以64票對57票通過。更嚴重的是,大多數愛爾蘭***和軍成員反對該條約,使前途籠罩上了內戰的陰影。
擴展資料:
簽署的條約叫《英愛條約》,條約內容:
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把統壹的愛爾蘭分割為兩部分,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則劃歸英國。自由邦名義上享有自治自決的全權。但其對外政策和壹部分內政仍置於英國監督之下。自由邦必須效忠英王,議會通過的法律,需經英國總督批準方能生效。
此外,英國借口防務需要,繼續控制某些港口。1922年1月7日,愛爾蘭國民議會以64票對57票通過,1月14日,予以正式批準。據此條約,在愛爾蘭南部實現有限的自治,基本結束了長達700年的英國殖民統治。但是北愛爾蘭被人為地分割出去。
百度百科-英愛條約
百度百科-邁克爾·柯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