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怒火英雄》有哪些看點?

《怒火英雄》有哪些看點?

被網友譽為平民抗日史詩大劇的《怒火英雄》正在熱播中,隨著劇情日漸接近尾聲,該劇收視、口碑也雙雙持續走高,是近年來較為別樣、鮮見的抗日劇。

說《怒火英雄》別樣,壹是因為其題材、劇情較為新鮮。雖然是抗日劇,但《怒火英雄》則另辟蹊徑,以此前甚少出現的“銷毒”題材為藍本,以壹群小人物的家國情、兒女情為主線,從而為觀眾打造了壹道豐活鮮美的心靈大餐,精神食糧。

關於“鴉片戰爭”,大多觀眾所熟知的基本上是始於1840年的那段歷史,以及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其實,侵華期間,日軍曾在中國大量傾銷、販賣鴉片。資料顯示,在二戰後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日軍被指控的罪名中有壹條就是:鼓勵生產鴉片,助長毒品消費,致使鴉片在中國迅猛蔓延。盡管這是壹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但並不意味著就應該被忘記。

《怒火英雄》將鏡頭語言對焦於此,既是對歷史事實的壹次還原,也是對當時反毒、銷毒群英的壹次敬仰和膜拜。而以事實為準繩的拍攝原則,也使得《怒火英雄》從源頭上就棄離了戲說和臆造,在本質上就自帶避雷功能,真正做到了傳奇而不神奇、離奇、獵奇,攝人、震人而不雷人。

二是因為,以王雷、鄧家佳為代表的演員陣容,表演非常落地,壹如生活的雜陳五味,被呈現的原汁原味。劇中,王雷飾演的袁帥原本是壹個馬童,壹個混跡在上海灘的小痞子。原本安穩、悠哉、休閑的生活,卻因為日軍行銷的大批鴉片,遭到破壞,袁帥因此揭竿而起,成為抗日大軍中的草根英雄。

從人設上講,袁帥這樣的草根、平民、底層身份,在成為抗日英雄的路徑中,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傳奇的經歷也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性。至於演員王雷,詮釋這樣的角色,前後差別之大,對演技亦是壹次不小的挑戰。而由鄧家佳、霍政諺、伍宇娟等新老明星組成的演技實力派,也在舉手投足間,將人物角色詮釋的立體而豐滿,為劇集憑添了豐足的光彩。

再者就是劇集在細節方面非常走心、精心,具體表現在對舊上海灘場景的神復原。大至街道、樓房、背景,小到服飾、妝容、道具都極盡考究。即便是壹些不容易出現bug,很難被觀眾找出破綻的,比如角色所佩戴的眼鏡、領帶、衣扣,所使用的電話、碗筷等纖瑣之物、精細之處,劇集都給予了精心設計,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原生態再現老上海灘的壹草壹木,壹枝壹葉。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怒火英雄》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以實力全速圈粉,讓壹些原本對抗日抗戰劇集有偏見的觀眾,特別是壹批90後00後年輕觀眾,紛紛黑轉粉、路轉粉。

熱衷軍事新聞的男性觀眾或許應該還記得這樣壹條新聞:2015年8月27日下午,日本第二艘出雲級直升機母艦在橫浜磯子工廠下水,命名為DDH-184“加賀”號。這是日本繼“出雲”號之後,第二艘下水的出雲級直升機母艦。對日軍侵華背景知識有所了解的觀眾應該知道,“加賀”號曾多次參與到侵華戰爭中。如果將這則新聞與歷史勾連起來,也印證了《怒火英雄》等抗日劇的現實意義。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熒屏上曾出現過大批肆意消費戰爭,過度娛樂歷史的抗戰抗日雷劇、神劇,這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讓不少觀眾由衷的產生了抵觸情緒,以至於壹些制作精良的口碑劇也因此背鍋。其實,不是所有抗戰抗日劇都不好看,也不是觀眾不愛國。只是像《怒火英雄》這樣的良心劇、走心劇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