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第三方支付許可證的發行歷史和更新清單

第三方支付許可證的發行歷史和更新清單

第三方支付許可證的發行歷史和更新清單

結合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換發和央行的日常監管,第三方支付的強監管將成為新常態,隨著牌照數量的不斷減少,現有牌照的含金量將不斷上升。隨著移動支付習慣在消費中的興起,互聯網支付牌照尤其受到青睞。以下是我整理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歷史和續發情況的盤點。讓我們來看看。

2007年6月26日,央行公布了第四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換發決定。

公告顯示,本次申請延續的93家非銀行支付機構中,* * * 84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準延續至2022年,9家機構因《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支付業務許可證延續的通知》(銀發[2015]358號)第六條規定的情形未予延續。

不續期機構名單:

莆田銀通支付有限公司

安尚同電子支付有限公司

北京交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中程心和支付有限公司

山西蘭花商務支付有限公司

哈爾濱金聯鑫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瑞祥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長沙商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樂福支付有限公司

業務範圍縮小的組織:

公告同時顯示,有兩家機構(有妳付有限公司、山東在線名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雖然續簽,但被責令停止部分地區業務。

隨行支付有限公司許可的業務種類和範圍為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吉林、遼寧、浙江、福建、黑龍江省除外)。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2014年度銀行卡收單專項檢查的通知》(銀發[2065 438+04]267號),責令停止吉林、遼寧(含大連)、浙江(含寧波)、福建、黑龍江等5省市銀行卡收單業務。

山東著名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許可業務類型和範圍為互聯網支付,顯示存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續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65 438+05]358號)規定預付卡不得續展和發行受理(北京、青島)。

第三方支付許可證發放歷史

2010年6月,央行頒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從事支付業務需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稱支付業務許可證。按業務類型可分為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三大類,其中網絡支付又細分為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數字電視支付和固定電話支付。

2011年5月,央行發放了包括支付寶、快錢、匯付天下、拉卡拉、盛付通、銀盛在內的首批27家支付業務牌照。隨後,2011年8月、20165438年2月、2012年6月、2014年7月,央行發放了四批支付業務牌照。時隔半年多,央行直到2065438+2005年3月才再批準壹家企業,只給廣東廣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發了壹張卡(開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

最終,央行分五批共發放了270張支付牌照。此後,央行表示,壹段時間內原則上不再批準新機構,將以規範引導現有機構和化解風險為重點,加強支付業務的監管和治理。

隨著支付牌照不再發放,企業轉向通過並購獲得支付牌照,牌照交易興起;整體市場供不應求,優質牌照價格上漲。

第三方支付許可證續訂

1,第壹批許可證的更新

第壹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於2016年5月到期,持牌方積極續牌。然而,政府對第壹批許可證的更新非常謹慎。8月2016,13日,過了三個多月才公布續保結果。首批27家支付機構已全部續展,有效期5年。

首批牌照換發中,15家支付機構主動或被動調整支付業務範圍,其中5家支付機構終止固定電話支付業務,3家支付機構終止部分省份銀行卡收單業務。

2.第二批許可證的更新

與第壹批相比,第二批支付牌照的換發進展相當迅速。2016年8月30日,央行發布第二批12非銀行機構續展決定公告。

除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於2016年10月5日被央行註銷外,其余12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均成功續展,有效期為五年。其中,兩家支付機構合並,壹家業務範圍縮小。

公告顯示,調整了兩家支付機構:山東商輅集團兩家支付公司合並,富友集團兩家支付機構合並。富國支付在河南、浙江(不含寧波)、福建、天津、江西、吉林、湖南省被停止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

3.第三批許可證的更新

2065 438+06 2065 438+06 2月20日下午,央行公布了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換發結果。53家機構中,除了1家公司不續費,需要兩家公司合並外,其余公司續費5年。

本次續展工作中,上海通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違反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續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65 438+05]385號)規定,不予續展。

此外,央行要求兩家公司合並相關業務:

國付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並海南島壹卡通支付網絡有限公司支付業務,增加預付卡發行受理(海南、陜西、雲南、湖南、北京)。

上海電白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並溫州知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增加預付卡發行受理(浙江、山東、福建、廣東四省)。

合並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背後的實際控制人有很大的關聯。

4.第五批牌照將於2019年7月到期。

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公布於2014年7月6日,發證日期為7月8日至10日,這意味著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將於2019年7月到期。

第五批牌照* * *包括19家機構,其中廣東8家,北京3家,山東3家,重慶、湖北、廣西、陜西、新疆1家。本批獲牌的北京暢捷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有外資背景,是央行首次對外資背景的民營機構發放牌照。

這壹牌照的更新將在兩年後進行,具體情況值得期待。

第三方牌照監管趨嚴,牌照含金量持續上升。

2015以來,央行加強了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不僅對日常經營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開出罰單,還吊銷了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資格’。

2017以來,第三方支付牌照註銷加速。據央行網站消息,截至目前,已註銷第三方支付牌照12張,自15年5月至6月6日共註銷8家支付機構牌照。

無論線上線下的生意,支付都是完成交易的最後壹個環節。掌握支付牌照,控制資金流和信息流,以入口優勢整合線上線下數據,打造資產、支付、營銷閉環,打造自己的生態圈。因此,第三張支付牌照交易日趨火熱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合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換發和央行的日常監管,銅牛科技觀察認為,第三方支付的強監管將成為新常態,隨著牌照數量的不斷減少,現有牌照的含金量將不斷上升。隨著移動支付習慣在消費中的興起,互聯網支付牌照尤其受到青睞。

據銅牛科技觀察崗不完全統計,擁有互聯網支付資質的牌照僅有110家。這些110牌照由支付寶、財付通、銀聯等巨頭持有,其中壹部分已被美團、JD.COM、國美等電商平臺收購。可供交易的互聯網支付牌照太少,整體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可以預計,未來支付牌照的交易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歷史和續期清單2。第三方支付概況

1.第三方支付總體情況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披露的數據,2011年5月3日,央行發放了首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2017年6月26日,全國有效支付牌照247張。從近幾年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情況來看,央行審批新牌照的速度逐年下降,2013年以來速度明顯下降,2015年3月以來再無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獲批。

隨著牌照的發放,支付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但隨後在備付金、清算結算、清算編碼等方面開始暴露出問題,監管層開始整頓支付行業。浙江伊勢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因大量違規挪用客戶備付金等嚴重問題導致資金鏈斷裂,於2015年8月24日被央行註銷,成為首家註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從央行註銷牌照的速度來看,2015,2017年5月至今,僅註銷了9家公司。截至目前,已註銷13家,可見2017年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明顯加大。從註銷原因來看,主要有三種:企業合並、嚴重違規、主動註銷。

此外,由於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有效期為5年,最近很多支付牌照都面臨續期的問題。截至2017年6月26日,央行* * *公布了四批18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許可證換證結果,其中10家支付公司未換證,業務類型多為預付卡發行和受理。

2.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背景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65438+2007年6月26日,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47家公司中,* * * 141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出資,占比57%,其中由上市公司直接出資的有33家;國企直接或間接出資的平臺(已納入上市背景的公司有國有股但不再納入)有37家,占總數的15%;此外,有些公司雖然不是由上市公司或國企直接或間接出資,但也有各種行業巨頭出資。比如大連萬達集團、三胞集團、海爾集團都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可見,大部分第三方支付牌照仍掌握在上市公司和行業巨頭手中。據了解,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進入支付行業,如國美電器。

此外,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銀聯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最多,銀聯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持有和參股1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包括自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擁有12家第三方支付牌照;其次是海航集團,海航集團通過間接持股的方式持有和參股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別是易盛支付、鑫盛支付、國付寶、海南壹卡通、卡友支付。此外,據了解,央行在第三批53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換發結果中,要求國付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並海南島壹卡通支付網絡有限公司的支付業務,此前註銷的浙江盛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華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由海南鑫盛支付和易盛支付合並。

二、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範圍

根據央行2065438年6月26日+0日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分類,第三方支付業務主要分為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三大類。其中,網上支付包括互聯網支付、手機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6月26日,具備預付卡發行和受理資質的公司有153家。其次是互聯網支付,109家公司獲得了此類業務資質;有銀行卡收單和支付資質的公司有55家。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統計,擁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手機支付、銀行卡收單“全牌照”的公司只有10家,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可以開展PC端支付、手機支付、POS收單業務,也可以發行預付卡,牌照價值相對較高。同時,其中6家擁有基金銷售支付結算牌照。從這1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背景來看,基本都掌握在阿裏、移動、海航等各行業巨頭手中。此外,互聯網支付、手機支付、銀行卡收單業務資質最有價值的公司有14家。

三。收購第三方支付許可證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6月26日,全國* * *第三方支付公司收購或計劃收購案例共36起。從收購方的背景來看,既有JD.COM等互聯網巨頭,也有海爾等傳統企業。壹般來說,收購方主要是上市公司。筆者認為,上市公司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央行明確,短期內原則上不再批準新的機構,上市公司只能通過收購進入支付市場;第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含金量比較高。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支付習慣的改變,第三方支付牌照不僅可以幫助上市公司降低成本壓力,還可以記錄大量用戶消費行為數據,具有很高的數據價值,幫助巨頭公司構建閉環生態系統。

從目前公布的收購或擬收購案例來看,很多公司都是通過收購第三方支付的母公司或股東的股份來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價格與業務類型、收購時間、支付公司的發展情況有關。從價格上看,具有互聯網支付和銀行卡收單業務資質的牌照價格最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個體營業執照價值差異較大,發展較好的價值較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資格許可價格相對較低,價格與業務範圍有關,基本在5000萬元-6543.8+0億元左右。多種業務資質、業務發展良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較貴。如海利美達以約30.39億元收購聯動優勢91.56%股權,新力金融以23.79億元收購海科融通。

第四,總結

隨著央行明確表示壹段時間內原則上不批新機構並逐步加大整改力度,存量支付牌照持續減少,第三方支付牌照價值壹路上漲。各類巨頭爭奪高價第三方支付牌照成為常態。但根據201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65438+1》數據顯示,2017年1季度支付寶、騰訊金融、銀聯商務合計市場份額達到82.52%,2088效應越來越明顯,逐漸形成寡頭壟斷局面,預計短期內仍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