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手續包括企業家們為獲取所有必要的執照和許可並完成企業及員工應向相關主管機關作出的通告、驗證及註冊所經歷的程序。經濟體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由它們的前沿距離分數排序決定。
這些分數為其構成指標的前沿距離分數的平均值。前沿距離分數說明了壹個經濟體離 “前沿”的距離。這些“前沿”通常在每個指標上擁有最有效率的模式或者獲得最高的分數。
2、辦理施工許可證。《營商環境報告》記錄建築行業的企業建設壹個倉庫需要辦的所有手續及各項手續所需的時間和費用。
2018年度的《營商環境報告》增添了壹項新的指數——建築質量控制指數,評估建築規章的質量,以及質量控制與安全機制、責任與保險制度和執業資格要求的力度。
3、獲得電力。《營商環境報告》記錄企業為壹個標準化倉庫獲得永久性電力連接的所有手續,包括向電力企業提出申請並簽訂合同、從電力企業和其他機構辦理壹切必要的檢查和審批手續,以及外部的和最終的連接作業。
4、登記財產。《營商環境報告》記錄壹個企業(買方)從另壹個企業(賣方)購買壹個財產,並且把此財產的使用權從賣方轉移到買方,使買方能使用此財產或者用於擴大自己現用的企業、把此財產作為貸款抵押、在必要的時候把此財產賣掉的所有手續。
該報告也評估完成每壹項手續所需的的時間和費用。《營商環境報告》也評估各個經濟體的土地行政管理的優劣。該指標涵蓋了五個方面:基礎設施的可靠性,信息的公開程度,地理面積涵蓋,土地糾紛解決,以及平等獲得財產權。
5、獲得信貸。《營商環境報告》通過壹組指標衡量擔保交易中借方和貸方的合法權利,通過另壹組指標衡量信貸信息的上報。第壹組指標描述擔保和破產法中是否有某些特征使貸款更加便利。
第二組衡量通過征信服務提供商(如信貸社和信貸登記處)所提供的信貸信息的覆蓋面、範圍和開放程度。經濟體獲得信貸便利度排名由它們前沿水平距離分數的排序決定。這些分數是合法權利指數和信貸信息深度指數的綜合前沿水平距離分數。
6、保護少數投資者。《營商環境報告》用壹組指標衡量在利益沖突的情況下少數持股者受到的保護,用另壹組指標衡量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股份持有人的權利。數據來自對公司法和證券法律師的調查,並以證券監管規則、公司法、民事訴訟法以及法庭的證據規則為依據。
少數投資者保護力度指數的排名由它們的前沿水平距離分數排序決定。這些分數是對利益沖突規範的指數和股份所有人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治理指數的綜合前沿水平距離分數。
7、納稅。營商環境報告》記錄壹家中型企業在某壹特定年份內必須繳納的各種稅項和強制性派款,也衡量因納稅與支付派款以及進行稅後合規而產生的行政負擔。
8、跨國貿易。營商環境報告》記錄了與進出口貨物的物流過程相關的時間和成本。《營商環境報告》衡量了與貨物進出口總過程中的三組程序——單證合規、邊界合規和國內運輸——相關的時間和成本(不包括關稅)。
9、執行合同。該報告以壹家當地的初級法院為例來衡量解決壹起商業糾紛所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及司法程序質量指數,從而評估各個經濟體是否采用了壹系列可提升法院系統質量和效率的好的操作。
10、辦理破產。《營商環境報告》研究國內企業破產程序的時間、成本和結果, 以及適用於清算和重組程序的法律框架的力度。辦理破產指標的數據得自對地方破產從業單位對調查的答復,並且通過對有關破產制度的法律法規及公***信息的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