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135和全畫幅、APS

135和全畫幅、APS

全畫幅和非全畫幅的區別

1、感光元件的區別:

全畫幅

所謂全畫幅是針對傳統135膠卷的尺寸來說的。傳統的照相機膠卷尺寸為35mm,35mm為膠卷的寬度(包括齒孔部分),35mm膠卷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數碼單反的CCD(或CMOS的感光成像的元件)尺寸和135膠卷的尺寸相同36 x 24mm,稱之為“全畫幅”。

非全幅-APS

1996年由FujiFilm、Kodak、Canon、Minolta、Nikon五大公司聯合開發的APS系統開始面世。APS是“Advance Photo System”的縮寫,在國內譯為:“APS先進攝影系統”。 APS開發商在原135規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徹底改進,包括相機、感光材料、沖印設備以及相關的配套產品上都全面創新,大幅度縮小了膠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設計,融入了當代的數字技術,成為了能記錄光學信息、數碼信息的智能型膠卷。

APS定位於業余消費市場。和135系統的畫幅格式完全不同,***設計了三種底片畫幅(H、C、P):

H型是滿畫幅(30.3×16.6mm),長寬比為16:9;

C型是在滿畫幅的左右兩頭各擋去壹端,長寬比為3:2(24.9×16.6mm),於135底片同比例;

P型是滿幅的上下兩邊各擋去壹條,使畫面長寬比例為3:1(30.3×10.1mm),被稱為全景模式。

在數碼單反相機中,大多是采用了小於135規格的CCD或CMOS感光器件,除了奧林帕斯的4/3系統和佳能全畫幅以外,幾乎全部都是和APS-C型膠片近似壹樣的大小,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大小的感光器件稱之為“APS-C規格”。

2、視場大小區別:

非全幅的感光元件尺寸還不及全畫幅壹半大 這個差別其實就已經很大了 用同壹只鏡頭 非全畫幅要乘以1.6或1.5的換算系數 這就導致了很多135相機上的理論在非全畫幅數碼相機上不適用 ,視場明顯減小。

3、解析度的區別:

非全幅和全畫幅如果像素相同,因為非全畫幅感光元件面積小,導致密度過高, 所以使用小光圈時有衍射 成像質量會直線下降 而且過高的密度使得鏡頭成為瓶頸 所以並不能提供更為精細的畫質 ,所以非全畫幅表現的圖像模糊、反差低、高感光度成像噪點多。(具體區別可以到相關論壇比較全畫幅和非全畫幅圖片,看全圖)

4、暗角的區別:

非全幅在大光圈下不易出現暗角,但全畫幅可能出現暗角。主要原因在於鏡頭,視場越大,透鏡的聚光作用,導致周邊光線弱出現暗角。而非全幅感光面積小,集中利用的中央的亮光區,暗角相對於全畫幅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