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加強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團隊
學校的辦學主體是教師,所以要辦好壹所學校,關鍵是建設壹支思想道德、專業素養“雙高”的教師隊伍,並把這支團隊打造成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充滿自信、勤奮讀書、敢於負責、善於合作、自強不息、滿懷理想、充激情的卓越團隊。
為實現目標,作為校長對教師的管理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實施。
1、努力使教師樹立自己的教育理念
?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我的理解是,思想是旗幟,思想是方向,壹個學校有什麽樣的辦學風格和特色,取決於這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師的教育理想。
辦學理念是校長辦學思想的體現,這種辦學理念要內化為教師個人的教育理念,使之成為全體教師實施教育的壹致,自覺行動,除了需要校長帶領全體教師不斷踐行、總結外,還要求校長能利用各種報告會、講座、例會等形式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討論,讓教師牢固樹立這壹理念並以之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教師口服心內化為自覺自願的行動。
當壹個學校的全體教師的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學校、校長的教育理念壹致時,它所產生的教育合力是非常巨大的,它會形成壹股強大的凝聚力,這股強大的力量將所向披靡!
2、致力使教師超越自我,成為骨幹、名師
壹個成功的學校,不在於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築,而在於它有多少名師。我們不能要求每個老師都優秀,但我們可以要求每個老師都能追求優秀,使之成為有價值的人。
要使教師成為骨幹、名師,作為校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實施。
(1)努力建設學習型組織。
我認為,對教師而言,學習不僅僅是對外在變化的壹種適應,學習更應是內在生命的壹種自覺。教師要成為骨幹、名師,適應新課程改革,就必須主動、全面、系統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理論;還應要求全體教師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壹個新的起點,塑造教師自身的新形象。因此,作為校長,要給老師們創造條件,堅持“三個壹”工程——每天壹小時閱讀;每月推薦壹篇好文章;每學期精讀壹本教育理論著作和學科專業著作。做這些的目的在於通過學習與反思,使教師專業素養在教育實踐中得以發展,使學校不但成為學生的學習場所,同時也成為教師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組織。
(2)組織開展集體研討活動。
壹是通過每周壹次的教研組“三備兩研兩上壹反思”開展活動。我認為,要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師的素養,這方面的活動是比較有效的辦法和途徑之壹。這種活動可以將公***知識逐漸轉化為教師的個人知識,使教師能在做中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的個人智慧,能在集體備課中實現資源***享。二是組織名教師或骨幹教師面向全體教師開設專題講座,做輔導報告或組織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解決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3)經常“走出去,請進來”。
為加快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發展和成長,必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比如與名校結成聯誼學校,與教研室經常性聯系,通過聽課、座談、交流經驗、專題講座、咨詢等方式指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等;加強與大學院校的聯系,不定期請專家學者作講座、座談、指導和引導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通過這些措施學習和引進先進的做法和經驗,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學工作高效率運作。
(4)建立教學自我反思機制。
? 我們深知:經驗+反思=成長。反思是使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發展,避免產生“職業倦怠”的最根本的機制。我們要求老師每學期至少完成“三個壹”:至少寫壹篇教學反思,至少向學校提供壹個典型課例,至少上壹節“三備兩研”研討課。學校應實時編印、出版教師的教學反思文章和課例,組織教師學習交流,使教師養成獨立思考和反思反省的態度和習慣,使教師能分享到彼此的經驗、成果。
(5)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教育科研是學校的第壹生產力,是學校上新臺階的重要條件,也是培養青年教師尤其是名教師的重要途徑。那麽校長應該如何組織教育科研呢?
第壹要引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我們提出課題研究,要立足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研究的視覺要小壹點、近壹點、實壹點。
第二要善於組織教師讀名著、學理論。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壹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讓讀書成為習慣,視不斷學習為快樂之事。壹個好學的教師,壹定會帶出壹大批好學的學生,這就是身教的作用!所以校長首先應該而且必須是壹個勤奮讀書的人。
(6)建立讓教師感受到成功的平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校長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就應該努力創造條件,讓學校的每壹位老師獲得幸福感,成功感。這樣,教師才能永葆教育的激情。
第壹給教師“壓擔子”。這是讓年輕教師迅速成為教學骨幹、名師的捷徑。第二要建立有效的導向和激勵機制。為了加強對教育科研的組織和指導,我們準備設置“學習中心”這個專門結構,負責全校的教科研的開展,制定教育科研的各項制度並實施。
3、要想為教師思想,做為教師所需
作為校長應該走進教師,走進教師的心裏,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親和力,讓教師覺得妳是壹個可以親近的人、信任的人、值得效力的人。
二、突出做人教育,不讓壹個學生掉隊
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引導、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作為校長,要使每壹個學生學會做人,使每壹個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面發展,是我的育人目標,因此對學生的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努力踐行“要成才,先要學會做人”
這是我的教育理念。也會成為學校全體教職工的行動準則,最後形成學校精神,激勵學生的教育特色。
2、要突出壹個“”愛”字
我認為,敬業、愛生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和基礎,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和出發點。李希貴老師說:“對壹個從事塑造人的職業的群體而言,如果動力不是來自於熱愛,而是僅僅來自於壓力,這樣的疏導肯定是十分可怕的。”所以我們提出“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提出了“不讓壹個學生掉隊”的口號。落實在教育教學中,就是要樹立每壹個學生都可以成才的思想,要樹立尊重學生、贊賞學生的教育觀念。教師還要學會贊賞每位學生,贊賞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贊賞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微小的成績,贊賞學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來的善意,贊賞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3、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學生的人格
由於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往往存在學習刻苦紮實但自信心不足、積極上進但心理波動較大、想接受新東西卻有常身陷其中、因期望值過高而產生交往和考試焦慮綜合癥等的心理問題。為此我們要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積極的態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本著“不讓壹個學生掉隊”的教育原則,我們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問題,要采取不同方式對學生進行心裏理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健康的心靈,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主要做法:
(1)堅持“壹對壹”輔導。
? 做好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理輔導,我們認為哪怕是閑聊,對學生也是壹種鼓勵。所以,我們準備實行全員掛鉤制度,每壹位老師都和若幹位學生結對子、交朋友;鼓勵教師主動找自己結了對子的學生,多交談、多溝通,尤其主張每壹次考試後的壹個星期內,盡可能抽空找找學生,學生這時的心理問題特別多,他們也特別希望老師能夠找自己聊聊,解決存在的問題,鼓勵鼓勵自己。
(2)利用班級宣傳欄對全體學生做輔導。
不定期的請有經驗的老師就有壹些典型案例,專門編寫符合本屆學生實際的輔導材料,幫助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同時將心理輔導與課程教學結合,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情感調適引導,及時排解學生的負面情緒,輕松愉快的學習生活。
(3)成立心理咨詢室,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室的作用。
心理輔導老師要堅持面談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書信咨詢,對學生中出現的普遍問題深入研究,並提出壹系列的建議,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學生心情輕松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4、把學生看成是壹個發展中的人
作為老師,應當把學生看成是還沒有長大的人、還不夠成熟的人、正在成長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允許並最大限度的包容學生犯錯誤,摔上幾跤,我終認為學生是在我們的引導下成長、成熟的,如何引導?我覺得壹下三種方法比較有效:第壹是對話,第二是爭辯,第三是閑聊。老師可以利用課間、自習課、休息日或其他可以利用的時間主動找學生聊壹聊。在教育上,老師是強勢群體,學生是弱勢群體,老師應占據主動位置,所以我強調“主動”。
學校的人本管理怎樣才能取得最大效益,要走的路還很長,要探索的問題還很多,這只是我初步的探索和設想,把它寫出來,希望能拋磚引玉。不過不管怎樣,我深信:只要我們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壹定可以實現教師、學生、學校的***同成長!